屏边彝族乡

联合创作 · 2023-09-17 04:28

地名由来:屏边彝族乡因其地处屏山边陲又是彝族聚居地区而命名为屏边彝族乡。

【历史沿革】清代乡境内曾设沙湾讯、新溪塘、麻柳塘,属蛮夷乡;民国19年(1930年)曾设撕栗乡团,民国27年(1938年)划属夏溪乡,民国29年属抗建垦社管理,民国35年始建屏边乡。解放后仍为屏边乡,曾为第五区驻地,1958年夏溪、鱼溪两乡并入建立屏边人民公社,1961年夏溪、鱼溪分建公社,1984年改名为屏边彝族乡。

【概况】屏边彝族乡位屏山县西部,距县城63千米。屏边乡地处雷波、马边、屏山三县交界处,东邻屏山县冒水乡、新市镇,南接屏山县清平彝族乡、雷波县沙沱乡,西与马边县民主乡交接,北靠屏山县夏溪乡。幅员面积11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22公顷。总人口8268人(农业人口7901人),其中彝族3859人,苗族28人。辖7个村63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组25个。人口出生率13‰。常年气候湿润,年降雨量1200——1300毫米,无霜期300天,年均温度14℃—16℃,≥10℃的积温4500—5500℃,土壤属微酸性,立体气温明显。自然条件恶劣,海拔600—1300米之间,属大小凉余脉,中山地区,森林覆盖率51%。西宁河从南向北贯穿屏边乡全境,境内水力、茶叶、竹木资源丰富,硅矿蕴藏量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经济状况】屏边彝族乡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210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乡镇企业营业收入938万元,上交税金37万元,实现利润2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35万元,财政支出85.2万元,粮食产量3131.3吨,比上年增长1.4%;蔬菜产量1382.4吨,比上年增长20%;生猪出栏数3100头,比上年增长13%,年未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200万元,比上长增长25.9%;农民人均收入2143元,比上年增长2.1%。

【基础设施】乐西公路从北至南横贯屏边全境,通村通组公路有塘湾公路、麻柳猪槽沱公路、磨子岩公路、二坪公路、青龙高家山公路、青龙村公路、林场村公路。消防池二口,场镇实施亮化工作程,政府投入3万元,安装25盏路灯,解决群众长期以来夜行难的问题。

【社会事业】屏边彝族乡有中心校1所、民族校1所、村小4所、教学点6个,中小学在校学生1088人,7~12周岁儿童入学率97.7%、初中阶段入学率103.1%、初中毕业率100%。扫盲工作名项指标达到要求,完善“两基”攻坚工作中相关资料,巩固提高工作复查验收合格。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设沙湾讯、新溪塘、麻柳塘,属蛮夷乡。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撕栗乡团。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夏溪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抗建垦社。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设屏边乡。

1949年,为第五区驻地。

1958年,与夏溪、鱼溪2乡合并为屏边公社。

1961年,析置夏溪、鱼溪2公社。

1984年,改为屏边彝族乡。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