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镇大埠头村

联合创作 · 2023-10-08 21:24

大埠头村位于莱城西22公里,南距杨庄镇驻地4公里,东邻寨里,与邻村小埠头连成一片,距离0九公路两公里,地处平原。著名的赢汶河就从该村蜿蜒西流,构成了一幅汶河夕照的美景。全村535户,1715人,耕地面积1600亩。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张里保•大埠头”。据大埠头村碑和姚氏墓碑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姚姓由-县迁此建村;因址在一岭头,曾名埠头;因重名,冠一“大”字,改称大埠头。

大埠头清代康熙属张里保;1912年起隶属水北乡;1939年隶属九区阜丰乡;1941年5月属莱北县水北区;1946年归杨庄区;后历经沿革,今属杨庄镇管辖。

大埠头村最初以姚姓人为最多。现在人口居多的为郝姓,其次为张姓、陈姓。居民多为明洪武初年由洪洞县迁来。

村北紧靠汶河是一片片绿油油的桑园;东北角处是很久以前烧土留下的一个大坑,后来成了全村最大的果园,现已被砍伐,改为桑园,村西原本是一片沙滩,但在“农业学大寨”时期,经过村民的艰苦劳动,使一片片沙地变成了良田。

大埠头村颇多历史人物,有传说中的姚二,有许多革命战争年代中的英雄。

据老人传说,姚二生活在清朝末年,食量过人,力大无穷,曾双腿夹死过恶狼,力举碾盘。传说,有一年,皇上要来泰山上举行封禅大典,这下可忙坏了泰安府大大小小的官吏,不但要修建许多花园馆舍供皇上玩乐享受,更令他们发愁的是泰山上有许多巨大的石碑要竖起,已经累死了很多人。正在他们发愁的时候,不知谁推荐了姚二。这样,姚二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泰山上的石碑全竖了起来。后来,皇上得到了这一消息,召见r姚二,想把他留在身边做护卫,然而见他又笨又丑,于是打消了这一念头,赐以百金,令其还家。

大埠头村的人民历来热爱和平,珍爱自由。在内忧外患之时,为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出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郝昆就是赫赫有名的一位。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驰骋沙场,屡立战功,是吕正操部下的一位名将,解放后被任命为泰安军分区司令员。其子郝维先,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勤恳工作,1990年被评为全国司法系统劳动模范。

大埠头村也有自己古老的文化和传统艺术。俗话说:“小埠头的粽子,大埠头的锡壶。”大埠头村的锡壶式样新颖,工艺精致,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深受群众喜爱,产品在山东、江苏等地享有盛名。大埠头的男人大多数会做锡壶,锡壶的种类很多,也有许多别具匠心的锡制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每到农闲季节,大埠头的男人就三三两两外出做起了锡壶手艺,用以改善家人的生活.,大埠头村盛产生姜和大蒜,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大量种植姜、蒜,并搞好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与外商联合,出口创汇,增加了村民的收入。1989年,全村1500亩土地进行了全面调整,实行粮食、经济作物区域化种植。成立了生姜、大蒜研究会,发展成员370人,每户都有技术员,全村1500亩土地实行粮姜、粮蒜轮作,每年生产大蒜300万斤、生姜250万斤,全村收入380万元,户均7000元。附近村的村民说:我们村喇叭响是收钱收粮,大埠头村喇叭响是收蒜收姜。由于做好了农副产品种植和加工这篇文章,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家家过上了小康生活。

1989年,大埠头村团支部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省级青年之家”。团支部成员带领本村部分团员青年办起了一个“共青养殖场”,既安置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又给村里带来丰厚的利润。

小康村建设更是不甘落后。走进大步埠头村,绿树荫中,大道旁边,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许许多多的文化设施也都应运而生。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大埠头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