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镇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1:53

地名由来:天堂镇因境内有“天堂寺”而得名,藏语称“确典堂”,意为塔尔滩。

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天堂镇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

2016年12月,天堂镇入选为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

2016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天堂镇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2015年7月,天堂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天堂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一、基本情况

天堂乡位于天祝县城西部,东接炭山岭镇,西北邻青海省门源县朱固乡,南达大通河与青海省互助县加定镇相望,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天堂寺,距离县城98公里。

天堂乡原由朱岔公社管辖,1983年撤销朱岔公社建制后,设立莫科区,于1983年12月15日成立天堂乡。2004年9月根据国家撤乡并镇的有关精神,撤销原朱岔乡建制,并入天堂乡。

天堂,以天堂寺得名。境内大科什旦河和小科什旦河在峡口汇合后称为朱岔河,经过朱岔川注入大通河。地势北高南低,属高山峡谷地带,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境内海拔2246-3436m之间,有拉尔加根和尕尔晓达坂大山。年均气温3.6℃,年均降水量480㎜,相对无霜期135天;耕地面积1.31万亩,其中水浇地198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洋芋、蚕豆、油籽等。2004年粮食总产量344万公斤,油籽总产量39万公斤。草原面积19.98万亩,其中灌丛草场12.75万亩。大小牲畜37193头(只)。森林面积18.83万亩,主要有云杉、松、柏、杨、桦等树木。矿藏资源有煤、砂金;中药材有羌活、秦艽、赤勺、五灵脂、冬虫夏草等;野生动物有鹿、猞猁、马鹿、雪豹、蓝马鸡、雪鸡、野雉等。

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54个村民小组。有汉、土、藏、回等民族2564户11054人,其中少数民族5153人,占总人口的47%。乡设普通中学2所、小学13所,在校学生2511人,教师187人。

境内天堂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为天祝14寺院之首,在藏区负有盛名。闻名遐迩的引大入秦工程引水渠首枢纽,被印上了中国邮票,成为新的人文景观。本康丹霞地貌正在申报省级地质公园。

天堂寺

天堂寺,位于天祝县天堂镇,为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其前身为唐宪宗(806--822)年间所建藏族苯教寺院,鼎盛时僧侣达千余人,俗有“天堂八百僧”之称,以戒律严明、高僧辈出、规模宏大闻名于藏区。保

历史沿革:

元代时期,天堂镇境域属庄浪县。

明代时期,庄浪县改庄浪卫。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庄浪茶马同知管理。

民国元年(1912年)后,由平番县管辖,属甘凉道。

民国三年(1914年),属庄浪茶马理番同知。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永登县天祝区第六保。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永登县天祝区第六乡。

1953年10月,为天祝自治区天堂乡、朵仓乡,属第六区。

1957年12月,属莫科区。

1958年12月,为古城公社天堂、朱岔大队。

1962年7月,设天堂公社,属古城区。

1983年5月,撤销公社设天堂乡,属莫科区。

1985年10月,撤区并乡设天堂、朱岔乡。

2004年10月,朱岔乡并入天堂乡。

2010年10月,撤乡设天堂镇。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