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屯街道桥东村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7:24

桥东村地处阎良区西南角,与临潼区栎阳镇隔河相望,在古栎阳桥紧东面。辖马家庄、孙家、李家、马坊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孙家小学内。现有耕地2980亩,村民1985人。

解放前,该村分属于临潼县栎阳镇三保、九保管辖。1957年高级社时与浩东组成立清阳高级社,后改为清阳大队。1962年从清阳大队分出,成立孙家大队。1983年临潼县地名普查时,因与县境内的其他大队重名,遂将孙家大队更名为桥东大队。1984年改为桥东村,属北屯乡。1987年随北屯乡(后改街办)划归阎良区管辖至今。

一、村组概述

(一)孙家

该村位于北屯街道办南2.5公里处,东邻李浩,南连马坊,西连李家,北邻马家庄。因孙姓建村,故名孙家。1949年仅有44人,2010年有村民83户,357人,耕地面积389亩。姓氏有孙、邓、赵、张、李、崔等。

(二)马家庄

该村位于北屯街道办事处南2.5公里的郭靳路以北,东邻李浩、新民,南与马坊、孙家连界,北与南屯接壤。清末,山东莱芜县移民建村,因马姓来得较早,故名马家庄。现分为东、中、西三个村民小组,其中马东组有村民51户,228人,耕地面积335亩;马中组有村民49户,215人,耕地面积324亩;马西组有村民105户,445人,耕地面积670亩。姓氏有朱、张、陶、吕、马、王等。

(三)马坊

位于清河北岸,东邻浩西村,北连孙家,西接李家。村名来源无考。现分为两个村民小组,南马坊有村民71户,276人,耕地面积406亩;北马坊有村民48户,186人,耕地面积298亩。姓氏有周、张、卫、李等。周姓乾隆年间由关山镇周胡寨(张店子)迁来。

(四)李家

位于清河东岸,东接马坊,北连孙家,清河南岸仍有部分耕地。因李姓建村而得名李家。2010年有村民70户,276人,耕地面积429亩。姓氏有李、王、周、崔、高、赵、陈、邢、卫、熊、谭等。李、王为当地老户;赵姓解放前从河南省新郑县新店镇界牌村迁来;周姓迁自马坊;卫姓是1962年从宁夏返迁安置的华阴移民。

二、本村人物

马云生(1885~1945) 马家庄人,为民国时期当地著名秦腔艺人。起初在富平县留古镇景家村刘玉林的皮影戏班学习,不久即出名。因其面色黝黑,故被称为“黑牡丹”。后又师承郑贵生,艺术造诣更加完美。他演出时,观众神情专注,就像被钉在地上一样,连卖小吃的也不敢叫卖,否则会遭到周围观众的谴责。他记忆力特好,别人的戏看上一遍,就能在熟悉台词的基础上演出。他和睦乡里,经常参加地方的自乐班活动,以演出《三娘教子》为压台戏。他后期多演青衣。1945年在宝鸡演出时生病,不久便去世。

孙香庭 孙家组人。解放前担任保长,思想进步,是中国共产 党的忠实朋友。建国后,曾任临潼县政协委员。

朱思君 生于1938年,马家庄人。1962年毕业于西北医科大学,后参军到新疆,先后新疆哈什解放军第12医院、西藏阿里军分区、新疆呼图壁解放军第13医院任副主任医师、所长,为部队指战员和当地群众治病疗伤,培养当地赤脚医生。曾两次被派到北京心血管医院学习进修。1978年,他在解放军第13医院主持开展了第一例嗜铬细胞瘤诊断。1980年12曰,他调到新疆军区西安第一干休所任卫生所所长。1998年退休后,又开办诊所,为社会奉献余热。数十年来,朱思君在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他还和妻子封佩芬合著《常见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处理》、《我们是这样治疗高血压病的》和《糖尿病治疗新视野》等专著,配合自己编著的《健康指南》向病人发放,受到同行的肯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朱思明 0党员,马家庄人,1945年出生。1963年入伍,在新疆军区服役。先后参加过平叛剿匪、援巴筑路、抢险救灾、国防建设、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重大事件。1988年获部队汽车专业工程师职称,1991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转业到陕西省驻新疆办事处任主任。

卫英文 0党员,桥东村李家组人,生于1959年。1978年参加工作。2006年5月至今任阎良区民政局局长。

三、重大事件

【栎阳桥阻击战】1949年2月24日,关山镇解放。2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军已进至清河北岸的宋家、李浩窑一带,与-军队隔河相望。当时-军队在栎阳桥两头挖了沟壕,在桥面和桥东通往武屯的大路上放置障碍物,在桥西土崖上的土炮楼设置岗哨,严密-桥面,阻止解放军进军。3月1日晚,我军沿清河一线发起夜袭,-残部向对岸疯狂射击后,便向南溃逃了。我军四师三团二营乘胜冲过栎阳桥,占领栎阳镇。随后,我军发动群众,用两天的时间,将栎阳、雨金镇粮库的粮食转运到后方。

3月4日清晨,驻扎在高陵县的-军队派出约一个营的兵力向栎阳城反扑。为了避免城内百姓遭受战火涂炭,我军决定撤出栎阳城,有计划地实施战略转移。第二军四师八团九连三排排长李邦治奉命带领战士在栎阳桥东侧阻击敌军。他们在高阜上修筑简易工事,-桥面。敌军追至栎阳桥西侧,向我军疯狂射击,虽多次强攻,均被我军击退,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我军大部队和群众得以安全转移。战斗由上午八九点钟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一二点。李排长在掩护战士全部撤离后仍孤身一人坚守阵地,子弹打完后,为了不把枪 支留给敌人,他将机枪拆成零件埋掉。敌军派人绕道栎阳桥南侧河湾紧南边窥视,发现我军阵地只有一人,随即用步枪射击,李排长头部中弹,光荣牺牲。敌军冲过栎阳桥后一直向东北追至马家庄,由于前方情况不明而未敢深入,只得撤回。

据群众回忆,李排长牺牲时40岁左右,大个子、黑脸堂。村民马青山、沈义明等人将烈士草葬。5月,阎良地区第二次解放,我军一位姓刘的参谋曾带人凭吊过烈士墓。

四、文物古迹

栎阳桥,在今阎良城区南6公里的清河上,因在临潼县栎阳东门外,故又称东阳桥。

早在武之望建桥一百多年前的明正德年间(1506~1522),杜居士曾建栎阳桥(见嘉靖《陕西通志》)。后因清河涨水而毁。武之望幼时在栎阳读书,每次要往来四十余里,到了清河,又要来回摆渡,十分不便,他便暗下决心,长大之后一定要在这里修桥,造福乡里。天启七年(1627年),之望居家休养期间,在栎阳镇东门外的清河上修建了现在的栎阳石桥。桥长30米,高8米,桥面宽7.5米,为青石砌成,共有两个桥洞。栎阳桥建成后,方便了当地的交通,促进了商贸的发展。同时它也一直是临潼渭北的交通咽喉,军事意义十分重要,历代在此多有战事。乾隆二十年(1756年)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古桥曾两次重修。2001年,栎阳桥被列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9月,阎良区政府在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对古桥进行了整修,更换了两侧的栏杆,修饰了桥身,古桥又重放异彩。

五、教育简史

本村有一所全日制村办小学,学校原名为马坊小学,创建于1950年。校址位于今北马组正西约500米处,占地4亩多,先后建了4栋砖木结构的校舍,可供4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南北马、孙家、李家4个自然村的学生就读于此。1975年,为了便于本村学生走读,经协调,将旧校址迁至本村孙家组桥东,更名为孙家小学。

孙家小学位置适中,北临郭靳路,西有水泥马路直通各自然村,道路平坦,学生走读十分方便。学校占地10亩多,环境优美,建筑布局合理。有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集教学、教研为一体。现有教师8名、学生80名,设1至4年级4个班。

桥东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阎良公园、樊家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西安凉皮、阎良甜瓜、阎良相枣、羊肉泡馍、面筋凉皮、陕北小米等特产,有阎良核雕技艺、阎良关山牛拉蹩鼓、阎良新兴特技唢呐、关中皮影、泥塑(凤翔泥塑)等民俗文化。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