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乡
地名由来:因村南有股泉水得名。
南泉乡系革命老区,抗曰战争时期,区政府曾驻扎在我方。1960年成立南泉乡,文革时为南泉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南泉乡。2000年,乡镇撤并,原梨树坪乡东部十个行政村划归南泉乡,现辖有27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4667人。
南泉乡地处县城西南,距县城20公里,版图面积100 .5平方公里.南与繁峙县山区接搛,东北与南河种镇眦邻,西与下马峪乡相连,境内有山,有川,也有滩,既有终年气候凉爽的避暑胜地,又有稳产高产的肥田沃土,还有宜芪,宜林,宜草的辽阔坡地,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为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南泉乡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一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全乡经济和社会进入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4年,三项指标创历史:全产粮食总产17139万斤,农村经济总收入上到7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6元。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合理调整。四大特色农业基地(玉米制种,小辣椒种植,西瓜种植,黄芪产业)已初具规模,并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强势产业。以同朔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材业发展势头强劲,年实现产值400万元,为国家创税近300万元,全乡人民的居住环境和膳食结构得以较大改观。
本乡境内有南环公路横穿东西,与应广线相接,是直达朔州的捷径,应梨公路纵贯南北,是走出山门的要道,也是应县的南出口通道。两条主要干线在我乡境内全长30公里,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全长70公里,成天有四辆大型客车定时往返县城与各村。交通十分便利。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实现了有线天线交汇,国际国内贯通的现代化立体交叉信息网,对外联系非常方便。各类商品服务网点星罗棋布。农副产品集散地点缀其间,极大地方便了全乡群众。文化教育欣欣向荣,经过两年来的艰苦努力,全乡中小学实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小戏为群众带来了喜闻乐同的节目,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旅游资源底蕴丰厚,开发远景可观。历史文化遗址王十万洞遗址恢复重建闻名遐迩的龙王观,即将开发恢复的六郎城,将成为应县南山脚下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