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镇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2:33

地名由来:唐时建常兴寺,后取常久安宁之意,改为常宁寺。宋时曾在常宁镇镇设寨(相当于县一级的军事建制),取名常宁寨。因当地群众经常在此进行农副产品交易,逐渐形成集镇,改名常宁镇。

2021年11月,常宁镇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2014年7月,常宁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常宁镇位于永寿县东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2公里。东接上邑乡,南界御驾宫乡,西连马坊镇压,北邻渠子乡,面积71.5平方公里。常宁历史悠久。唐时建有常兴寺,后取常久安宁之意,改为常宁寺。宋时,曾于此设砦(同寨,相当于县一级的军事建制),取名常宁砦。至金(约1115年左右),当地群众在此进行农副产品交易,逐渐形成集镇。明天启年间设常宁里、强化里。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设镇。民国19年(1930)改为常宁区。1956年3月撤区并乡时建立袁家乡,1958年5月改为常宁乡。1958年10月,常宁乡、上邑乡、窦家乡合并建立常宁公社。1961年8月分设为常宁、上邑、窦家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为常宁乡,同年7月改为常宁镇。辖25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3806户,16807人总耕地39625.8亩。

地形地貌:属东北部黄土破碎塬沟壑区。整体向东、南、北三面倾斜。北部多丘陵沟壑,南部较为平坦。

气 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617.3毫米。冬季长而干旱,夏季短而温和。年平均气温10.8℃。最高气温为38.9℃,最低气温为-18℃。早霜始于10月下旬,晚霜终于3月下旬,无霜期约为210天。全年总日照为2166.2天。

自然资源:境内野生动物以野兔、獾、鼠、雉、鸽、鹊、麻雀等为多,并有少量狼、野猪等出没。饲养动物主要是家畜、家禽,以牛、马、羊、猪、狗、鸡等为多。虫有蜜蜂、蝎、蚊、蝇、蝴蝶、蝉等。其它动物有蛇、青蛙、蚯蚓等。植物以农业植物群落和栽培的落叶阔叶树为主,自然植被中,乔木主要有杜梨、沙棘等;灌木主要有狼牙刺、山桃等;草被有野芦苇、黄蒿等;草药有柴胡、甘草、蒲公英、茵陈等。人工植被分经济林和用材林。经济林型包括粮、果、菜等。用材林型包括刺槐、中槐、杨、桐、椿、榆、柏、柳、皂角等。

水电交通:泾河从北端流经,年均流量60.97平方米/秒,最大洪水9200立方米/秒。建有水力发电站1个。三叉河从南端流经。境内有县道1条永豆路,乡道1条绛山路,乡村道路21条,柏油化路面8个,沙石化12条。

科教文卫:常宁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800多名,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均列全县前茅。小学19所,完全小学4所,共有学生2450人,教职工108名。中心幼儿园1所。卫生院1所设有床位 30张,卫生技术人员34人。

历史沿革:

宋时曾在常宁镇设寨(相当于县一级的军事建制),取名常宁寨。

因当地群众经常在此进行农副产品交易,逐渐形成集镇。

金收国元年(1115年)前后,改名常宁镇。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在常宁境内设常宁里、强(jiàng)化里。

清顺治四年(1647年)上邑属宁化里。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设常宁镇。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为常宁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豆家、上邑属常宁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设店子头、上豆家乡、上邑乡。

1952年6月,撤销店子头乡,增设北顺什乡。

1953年7月,重设店子头乡、撤销北顺什乡。

1956年3月,辙区并乡时撤销店子头乡,常宁区建立袁家乡。

1958年5月,改称常宁乡。

1958年10月,常宁乡、豆家乡、上邑乡合并建立常宁人民公社。

1961年8月,分设为常宁、豆家、上邑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机构改革时改称常宁乡、豆家乡、上邑乡,同年7月改为常宁镇。

1998年4月,改称豆家镇。

2011年,撤上邑乡并入常宁镇。

2015年6月28日,撤销豆家镇,并入常宁镇。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