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号镇
地名由来:马号镇古时为独家村,因来往于镇远、台江的马帮常驻于此而得名。
马号乡位于施秉县东南角,距县城52公里,东抵剑河县岑松镇,西与本县双井镇接壤,南与台江县施洞镇一衣带水,北靠镇远县涌溪乡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7公里,整个地形呈棱形状。全乡国土面积183.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813公顷(田600公顷,土213公顷),平均海拔600米,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位于乡政府驻地南面的清水江,是马号乡主要的水上交通线,上达州府凯里,下抵湖南洪江。
全乡辖22个行政村,4420户20330人,少数民族居多,占95%以上。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5.4%,年收入800元以下贫困户2413户,人口14186人,贫困面积占全县的90%以上。2001年人均耕地面积0.6亩(田0.4亩,土0.2亩),人均林地面积3亩,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640元(含粮食、外出务工等综合),至今仍有30%的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乡内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是烤烟、油菜、花生;养殖业以稻田养鱼、鸭、鹅、羊为主;主要经济果林有金秋梨、胡柚、樱桃、杨梅等;矿产资源丰富,硅矿、铅锌矿储藏量大。民族风情有苗族“姊妹节”、端午龙舟节、重阳节,以及每12年举行一次的平扒苗族牯藏节。民族风情古朴淳厚,主要民族风情点有巴团、平地营、六合。
从施秉县各乡镇的发展情况来看,马号乡属于最边远、最贫穷、最落后的乡。乡政府距县城52公里,最远的村距乡政府26公里,至今仍有9个村未通公路;有9个村小学还使用年久失修已近危房的教学楼,适龄儿童入学率99.12%;有18个村无卫生室、文化室;15个村未通程控电话。土地贫瘠,沟壑纵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端恶劣,各项基础设施极差。有30%的自然寨仍未完成农村电网改造,90%的地区人畜饮水困难,60%的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80%以上的群众无医疗保障,大部分适龄儿童不能就近就地入学。山高谷深,山体呈碎石堆集状,土质松散,土层浅薄,地形险恶,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常常是小灾饿饭,大灾要饭;天旱无收,大雨绝收。马号的四灾,即旱灾、洪灾、火灾、坡灾,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建金钟乡。
1958年,划归剑河县施洞公社。
1963年,划归施秉县后建马号公社。
1984年8月,公社改乡。
2002年,拆乡并镇,六合乡和马号乡合并为马号乡。
2016年1月,马号乡撤乡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