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河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6 07:34

地名由来:《尚书·禹贡》记载,东晋义熙年间,现岑河已形成集镇,属新丰县县城所在地,当时有一条河从长江荆江段北岸边起源,经岑河范围内的对外三大水运通商口岸即化港(现沙口村、庙兴村境内)、黄港(黄港村境内)、胡港(三岔村境内)流经现黄家剅村、西湖村等8个村后,再经三湖、潜江注入汉江,当时人们以此命名,城(县城)河(河流)口(通商口岸)。在宋朝为纪念此地出生、生活过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及岑氏家族“一门三相”而更名为岑河口,后来因对外经商口岸的变化,就更名为岑河。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岑河镇上榜。

2022年3月,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岑河镇为2022年度湖北省生态乡镇。

2021年11月,岑河镇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岑河镇榜上有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岑河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4年7月,岑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岑河镇地处荆江大堤北岸,江汉平原西部,南接江陵资市,北邻观音垱镇,东望运输粮湖,西靠荆州开发区,距沙市火车站、飞机场、盐卡码头和荆州长江大桥十公里左右,交通便捷,商贸繁荣。全镇国土面积1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954亩,其中旱田19508亩,水田33446亩,养殖面积7607亩;全镇辖26个行政村、203个村民小组和1个林场,总人口52034人,1182户,其中城镇人口18000余人。

岑河原为荆州地区江陵县的一个区,后改人民公社,1981年恢复建镇。1994年荆沙行政体制变更,划归沙市区管辖。

岑河镇旧有华严古柏等“八景”,定向古树是现存的唯一八景景观之一,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镇辖区内还有东周和汉代居民点古遗址2处,先后出土了10多件文物,有石碑、石墩、石槛、碑文和墓志铭等遗迹,以及定向寺等多家寺、观、庙、庵。1992年,镇政府根据相关政策和僧俗要求,重修了定向寺。如今古树立寺院,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引来众多香客,也招来不少游人。

岑河镇区位优越、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盛产粮食、棉花、油料、瓜果、蔬菜、水产品,享有“鱼米之乡”、“西瓜之乡”、“蔬菜之乡”、“针纺织大镇”的美称。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866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21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180万元,农业总产值26451万元,财政收入61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

建区以来,岑河镇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前进,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近些年来,岑河镇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农业先进单位”、“湖北省生态立体农业十佳先进单位”、“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楚天明星乡镇”等称号。1994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199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乡镇”,200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00个中心城镇之一。镇党委2001年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一批个人分别国家部委、省市委、省市政府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防治血吸虫病先进个人”、“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等称号。

历史沿革: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城河口为新丰县县城;南北朝时,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元帝绎都江陵,改新丰县为安兴县;承圣三年(公元554),史部尚书岑善方由河南南阳迁至江陵城河口;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省安兴入江陵、岑河口结束226年县治(公元417年至643年)的历史,成为江陵辖区重镇;至清朝江陵为捕、沙、龙、鹤(郝)、虎、五汎,岑河属沙市汎;民国时期曾先后称为第九区、第三区、安兴乡;1949年属江陵县第三区;1952年属江陵县岑河区;1958年属岑河公社,辖周黄、木垸、三岔三个管理区和岑河镇;1961年岑河公社改为岑河区,管理区改为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时为岑河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岑河为岑河区,所辖周黄、木垸、三岔、张场四个乡和一个集镇总支;1987年10月区、乡体制改革,为江陵县岑河镇;1994年10月,荆州、沙市合并,设荆沙市(两年后改称荆州市),岑河镇划归荆州市沙市区管辖至今。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