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

联合创作 · 2023-10-08

地名由来:隋大业十二年(616)密县县城迁此,县治沿用1300余年。由于进出县城必须通过城门(关),习称县城所在地为城关。

2022年12月,城关镇被认定为2022-2024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

新密市城关镇位于新密市中部,是新密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3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900亩,全镇有15个行政村,163个村民组9782户39432人。

全镇地势北高南低,为丘陵地带,北有青屏山、开阳山,南有双洎河,最高海拔494.8米,最低海拔180米,属大陆气候,年均日照2235个时,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度,年均降水量634.4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谷子、大豆等,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等。

镇政府位于新密市老城,历为密县县治所在地,1948年密县解放后,建置为第一届政府,1955年撤区并乡成立五里店中心乡,1958年政社合一建立五里店乡人民公社,1961年迁至老城,1965年改为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城关镇至今。

全镇名胜古迹繁多,主要有唐宋瓷窑遗址,北宋法海寺石塔、城隍庙琉璃影壁、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等遗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名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镇上下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竟相发展的新格局。全镇各类企业总数达以1859个,各项产业比例调整为110:50:38,煤炭、耐火材料、才华实业总公司、金龙实业总公司、中州工贸总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9个。九八年底全国内生产总值达5.16亿元,各项税收完成133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33元。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城乡一体,联动发展,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多种经济成分一齐上的指导思想。

农业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围绕土地开发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一优双高”农业。全镇粮食总产达到1000万公斤,完成丰产开发,同时围绕种、养、加三大行业,建立了蔬菜种植、林果种植、甲鱼和豆制品食用菌加工四大基地。全镇蔬菜面积达到4000亩,林果面积达到1500亩,发展商贸、交通运输、种植、养殖专业村组16个。

桧阳书院

桧阳书院位于新密市城关镇东街村的老城后街,坐北朝南,始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后多次重修,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三进院落布局,现存有大门、斋舍、讲堂、自习室和耳房等建筑。院内存有清乾

新密孔庙

孔庙位于新密市城关镇东街村,坐北面南,始建年代无考,元、明、清三代多次增修、重建。建筑面积2440平方米,中轴线现存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敬一亭、尊经阁及厢房等建筑,大成殿、崇圣祠为悬山建筑

闫周民墓

闫周民墓位于新密市城关镇南街村,墓冢高5米,周长70米,坐南朝北。冢北立明、清石碑各一通,明碑碑阳镌文记述其父母及夫人受嘉靖皇帝敕封情况,碑阴镌刻 “奉直大夫山西应州知州洧南闫君墓铭”,述其

历史沿革:

隋大业十二年(616)密县县城自大隗迁此。

唐武德三年(620)升为密州治。

四年(621)废州,复为县治。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全县分为20保,城关镇在城保,部分地区在坊保。

民国时建置为区、乡、镇。

1948年为第一区。

1955年设立五里店中心乡。

1957年设城关乡。

1958年改设五里店乡。

1958年8月成立红星公社,10月改为五里店公社。

1961年改置城关镇。

1970年成立城关公社。

1984年改置城关镇。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