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桥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6 15:26

地名由来:明初时街东土地堂旁架座木桥,取名"土地桥”。1939年国民党军队在桥头修碉堡一座,改名“堡里桥"。1943年,东安县顾畴和尚来此做法会,改“堡里桥”为“普利桥”。

2014年7月,普利桥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普利桥镇位于冷水滩区境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冷水滩城区33公里。东邻黄阳司镇,南毗牛角坝镇,西界东安县花桥镇,北接杨村甸乡、祁阳县。镇政府驻普利桥村,辖小里桥、盐目桥、腊子山、农科、普利桥、朱家洞、铁塘、江子塘、许家、关草、吊楼、岐山、拱桥、八井、卉塘、石马、宽公、定良、麻田、栗山、小水、应塘、雨塘、长冲、石子塘、杉木桥、鲁头碑、小江桥、下叶塘、板塘、荷塘、力塘、岐塘冲、落刀塘、九龙、双龙、竹家冲、双合等38个村和正东、正西2个居委会。

镇沿用驻地普利桥自然地名。明初,此地即有人开铺设店,街东土地堂侧架有木桥,始名“土地桥”。1939年前后-,伪军在此修碉堡一座,逐改名“堡里桥”。1943年,东安县顾畴和尚来此做法会,改为“普利桥”,意即“普利四方”。文化革命中改“利”为“里”,称“普里桥”,1982年恢复“普利桥”。该镇解放初为岐山、定牌2个乡,1956年并入普利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和平公社。1961年改建为普利桥公社。1984年改设普利桥区政府,管辖原普利桥镇、楠木冲乡、杉木桥乡、杨村甸乡、花桥乡、坪塘乡、牛角坝乡、牛角圩乡等8个乡镇。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原普利桥镇、楠木冲乡、杉木桥乡等3个乡镇合并为普利桥镇。

全镇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耕地2638.32公顷,12033户,48537人。境内属丘陵地形,主产水稻、大豆、红薯、烤烟、红枣、向日葵、百合等经济作物,尤其是红薯粉产量多,正宗而扬名。矿产资源丰富,锰、煤储量大。该镇是古老的传统集镇,早在明初就形成集市,圩日上热闹非凡,传统的“二月八”闻名遐迩。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有小二型水库9座,骨干山塘465口,有石溪江、龙江穿越境内。冷普公路1997年全线通车,2003年拉通了岚江路,使普利桥镇的城镇规模扩大了1倍。镇年工农业生产总值16500万元,年财政收入450万元。

境内设中学4所,小学21所,医疗机构1个。境内有冷水滩区至今发现最大的岩洞,洞分两层,上为旱洞(主洞)下为水洞。洞内景色优美如画,有地下河流过,清澈透明;有高低不等的“包厢洞”48处,奇形怪状;有天然的石桌、石椅、石鼓、石鸟、石凳、石乳、形形色色,仪态万千。岩洞历史悠久,早在明元武五年,洞内就有军队安营扎寨;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上万群众在岩洞避难;新四军曾在这里“神出鬼没”,使日军望山兴叹!.

历史沿革:

清朝,属高溪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零陵县第七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中和、人和、保和、太和4乡。

1950年6月,属零陵县第二区定牌、岐山、三角塘、鲁头碑4乡。

1956年6月,属普里桥、杨村甸2乡。

1958年10月,属和平公社。

1959年1月,更名普利桥公社。

1961年6月,恢复区建制,置岐山,杉木桥2公社,属普利桥区。

1961年11月,析歧山公社东南部置楠木冲公社。

1968年10月,岐山公社更名普利桥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1984年6月,划归冷水滩市。

1986年9月,普利桥乡改镇。

1995年,杉木桥、楠木冲2乡并入普利桥镇。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