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地苗族彝族乡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0:01

地名由来:董地苗族彝族乡因明朝居住一董姓人家,周围土地均属董姓所有而得名。另说“董地”系彝语地名,指像箱子一样的田而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董地苗族彝族乡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董地苗族彝族乡地处毕纳公路线,距县城45公里,属撤、并、建以来的新建乡,是全县贫困乡镇之一。在县城西北部,乡政府驻地为东经105度11分。北伟26度55分。全乡总面积104.4平方公里,东接大方县猫场镇,南临纳雍县化作苗族彝族乡,北面与维新镇和厍东关乡接壤、西面与姑开、锅圈岩乡、昆寨乡三乡邻。

董地,系彝语地名,原意指象厢子一样的田。1941年前属大方县,后划规纳雍县,1958年成立董地人民公社,1984年建乡,1991年撤并建由原沙落、石关、董地乡合并建成董地苗族彝族级,乡政府驻地董地街上,辖17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35个自然村寨,4454户,19379人。全乡以种植业主要产业,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居住着苗、彝、穿青、汉、仡佬、布依、白、蔡等民族。

董地属高中山坡地类型,最低海拔1285米,最高海拔2139米。全乡地形由西向东呈梯次下降状态,由于受到山势海拔高度的影响,使全乡气候温凉,最冷月平均气温(一月)2.84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2度,无霜期248.5天,年降雨量1093.3毫米,乡境内主要山峰有雾戛梁子,蒲达达、大色山,正掌岩、大坡梁子等,均在1700米以上。

乡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无烟煤,尤其是罗戛村高煤洞一带,素以煤层高,煤质优良而著称,储量在1亿吨以上。其余矿产有大理石、硫铁矿等。

以农业经济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大豆、小麦、花生、烤烟等作物,共有耕地17682亩,其中田1780亩,土16902亩,粮食年产量在3400吨左右。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花生等。年种植4000亩,年产量800000斤左右,近年来,畜牧业生产有所发展,共有大牲畜5560头(匹)。森林覆盖率达13.2%。公路有毕纳公路、维南公路、乡村公路遍布乡境,照明覆盖率达61%左右。

全乡有34个教学点,一个中心小学,共有112名教师,2215名学生,有中心卫生院1所,2名主治医师,9名医士,有村卫生室10所,个体开业医1个。乡卫生院有两个门诊,建于1974年,共有6个床位,如含个体开业医、村卫生室则有23个床位。

董地乡下辖村民委员会

(共计17个)

街上、黎明、罗嘎、蒲达、冷冲、沙落、尖山、青龙、青文、青山、以撒落、石关、三家寨、小田坝、乃扒、联乡、联益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属大方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建纳雍县划归纳雍县。

1958年,成立董地公社。

1984年,改董地乡。

1991年,砂落、石关2乡并入董地乡,并改董地苗族彝族乡。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