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地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5 14:04

地名由来:因驻地在官地村,故名。

2014年7月,农业部认定上官地镇为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生猪)。

一、自然地理状况

上官地镇位于市区西部43公里。昭苏河北岸。焦大线与306国道交叉纵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上管地镇属山地丘陵区,地势平缓。年平均气温400C,有效积温26500C,年降水量350mm,年蒸发量1800mm。 二、会经济情况 上官地镇辖官地、大五十家子、白音和硕、北新井、头把伙、塔布乌苏、碱场、山咀、前五家、后五家、-地、草帽山、驿马吐、板地营共14个行政村、97个村民组、5510户,总人口为2.04万人。全镇有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等民族,其中以汉族、蒙古族人口居多。全镇总面积3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万亩,林地面积17.8万亩、草原面积12.6万亩,森林覆盖率23.6%。2003年,上官地镇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546万元,财政收入334.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513元,固定资产投资1214万元。

三、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上官地镇正常年景粮食产量达到1.6万吨,2003年又实施了5000亩农业开发项目,农牧业结构调整成绩喜人,粮、经、饲比例达到了4:4:2。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2003年7月,成立了“兴绿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建有30多亩的蔬菜交易大厅,现已有2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兴绿”蔬菜已销往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宁波等大中城市。2003年,家畜存栏5.6万头只,年末出栏育肥猪2万口,实现产值1160万元;出栏育肥牛2000头,发展基础母牛500头,奶年70头;引进小尾寒羊1500余只;肉鸡饲养量达到6万只以上,新进棚圈5000平方米。全镇生态建设连续2年突破万亩关,受到市区两级政府嘉奖。截止目前已完成沙源治理项目2万亩,退耕还林16万亩,封育1.9万亩,种草7000亩,退牧近草4万亩,德援3000亩,农防林改造400亩,公路绿化5万株,完成移民搬迁41户190口人。全镇现有各类水利设施178处,万亩灌渠2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改善灌溉面积4000亩。

四、矿产资源丰富

上官地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各类矿产资源4种,黄金、硅石、钼、矿泉水存储量较大,并已成为全镇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为业。

历史沿革:

1945年,属热河省热中专属赤西县管辖。

1949年,属赤峰县官地区(六区)管辖。

1956年,撤区建官地乡。

1958年,建立官地人民公社,属赤峰县(今松山区)。

1959年,划归翁牛特旗管辖。

1962年,划回赤峰县,公社驻地迁到大五十家子村。

1968年,改称官地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4年,改建为乡人民政府,属赤峰市郊区。

因市内重名,1985年,以驻地村更名为大五十家子乡。

1993年,赤峰市郊区更名为赤峰市松山区。

1996年,更名为上官地镇。

2001年12月,撤销碱场乡,并入上官地镇,沿用至今。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