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山河乡刚店村
2023年6月,刚店村被命名为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刚店村为2020年度河南省卫生村。
刚店村位于陡山河乡政府驻地南3.5公里,东与国营林场连康山村区相连,西与刘湾村交界,北与柳林河村接壤,南与槐店村毗邻。辖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55亩,山林面积6641亩。全村434户,1762人(其中有外国籍1人)。辖20个村民组(王洼、罗湾、油南、油北、邓南、邓北、陈田、刚店、落钟坪、马咀、后稽洼、前稽洼、张后洼、杨垱、姜南、姜北、李塝、库大湾、万塝、陈湾)。17个自然村(王洼、库大湾、落钟坪、邓楼、马咀、刚店、李塝、罗湾、万塝、陈湾、后稽洼、前稽洼、陈田、杨垱、张后洼、油榨河、北姜湾)。
境内东西部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中间是一条贯通南北的河流,河水流入陡山河,顺河一条通往县城的西循环公路穿越境内。
据传,原先在刚店这个地方的中间有一条小河沟,此河沟是湖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处,称关沟店。1958年大办钢铁时,在这里建钢铁厂,名曰钢店,后来演变成刚店,沿用至今。刚店村的建置和区划几经调整,1958年撤区并乡时属油榨河乡(时为中心乡),1962年撤区并社建大队时,称刚店大队,1983年改乡,更名为“陡山河乡刚店村”至今。
村部设在刚店,原先是砖木结构小瓦房,占地面积200平方米。2009年,村部改建成楼房,占地面积135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内设青年之家、农家书屋、电教室、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厅等。
刚店村有小学一所,始建于1948年,地址在邓楼成氏祠堂。1978年,学校迁址到刚店河西面游塘(现今地址),占地面积4080平方米。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的进展,生源逐渐减少,至2015年,有学生9人,教师3人。
刚店村卫生室始建于1965年。2009年在全市统一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中,于刚店村民组新建起卫生室一个,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历任村医有易明成、洪再书、熊建华。
1965年,刚店村自筹资金修建万塝水库一座,容量7.5方,灌溉农田500余亩。目前,刚店村共有水塘42口,堰坝3道,有村组公路8条,总长6.7公里,均以硬化。有桥梁5座,总长171米,为钢筋水泥和石拱结构。
1966年,刚店村建立茶场,1967年育苗,1968年移栽,连续三年植茶250亩,1970年采搞干茶200多斤,1984年产干茶2300斤,纯收入2.3万元。1981年建茶叶粗制厂,购制茶机8台,发电机一台,年产干茶5万余斤。目前,茶山面积达320亩,粗制厂2个,每年给村集体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刚店村境内名胜古迹有熊氏牌坊祠、鸡公洼、乌龟石、仙姑庙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刚店还是坚持大别山的游击队(大队长邱进敏)与刘邓大军南下时(1947年8月19日)会师的地方。
自然村组简介
王洼:位于村部东南2公里,有三个小自然村组成。最早有王姓人氏在此居住而得名。共22户,112人,主要姓氏有成、库、杨三姓,耕地面积64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红薯等。有大塘4口,总蓄水量1200立方米。今在县纪委工作的科级干部成传胜为刚店村人。
库大湾:位于村部南1.5公里,以库姓人居住而得名。21户,98人,有耕地7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豆类。湾前有水塘1口,蓄水量400立方米。外出打工10余人,每年带回资金上百万元。落钟坪:距村部4公里,位于大山深处。传说此地有一日突然飞来一座铜钟落在地坪上,故名。刚店村姜姓8户,40人;成姓1户,1人。有耕地5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红薯、豆类。湾前有水塘一口,蓄水量300立方米。改革开放后,因交通不便,孩子要上学,全村迁到油榨河街道居住。邓楼:位于村东南1公里,一个自然村,早期邓姓人氏居住而得名。后邓姓衰败,成姓迁入,现有成姓30户,126人,黄姓一户,6人。分两个村民组,耕地88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红薯、豆类、湾前有水塘一口,蓄水量500立方米。湾北首有成氏祠堂,解放后在这里设立过小学。祠堂北首有百年古银杏树1棵。马咀:位于村部东北0.5公里,2个自然村。早期马姓建房定居,故名。21户,103人,有熊、刘、宋、徐等姓。耕地5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豆类。湾前有水塘一口,蓄水400立方米,湾后有大片竹园。因环境不好,全村均迁到村部北首新建房屋居住。刚店:村部所在地,一个自然村。主要姓氏有熊、张、杨等。18户,66人,分两个组,耕地53亩,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豆类。县西循环公路穿街而过。村部茶场、卫生室都设在这里。2014年建成美丽新农村。李塝:位于村西部0.5公里,一个自然村。早期李姓在此居住而得名,李姓衰败后,成、曹、刘姓迁入,但未更名。共23户,93人,耕地面积48亩,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红薯、豆类。有大塘3口,蓄水量900立方米。罗湾:位于村东南0.5公里,2个自然村。最早由罗姓居住而得名。罗姓迁出后,张、洪、成姓入住,但未更名。共14户,63人,耕地面积40亩,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豆类。湾前有大塘1口,蓄水量400立方米。万塝:位于村部西北1.5公里,早期万姓居住而得名,万姓外迁后由陈、成、刘、曹、熊等姓迁入。共49户,165人,耕地面积112亩,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红薯、豆类。2014年建成美丽新农村。外出务工成功人士曹海是刚店村组人。陈湾:位于村部北1.6公里,一个自然村,23户,90人,皆陈姓,因而得名。耕地面积64亩,农作物有水稻、花生、红薯、豆类。村前连接三口水塘,蓄水约900立方米。后稽洼:位于村部东北1公里。原名鸡公洼。传说此处是公鸡地,一赶地的风水先生劝住户在湾前一石咀上建一碾盘碾米,让鸡来吃米,自此便破了风水,故而得名鸡公洼,后开演变成后稽洼。主要姓氏有熊、孔、张,22户,90人,两个自然村,耕地面积60亩,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红薯、豆类。村前有水塘1口,蓄水400立方米。前稽洼:位于村部北1公里,因别于后稽洼而得现名。该49户,175人,主要姓氏为熊姓(有东帝文籍女子是熊姓媳妇)。耕地面积120亩,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红薯、豆类。村前有水塘1口,蓄水200立方米。进村路口有一古建筑-熊氏祠堂。陈田:位于村东北部2公里,两个自然村,以田冲的地理方位而得名。有成、阮、洪、熊四姓,共17户,68人。耕地面积54亩,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豆类。村前有水塘一口,蓄水量400立方米。杨垱:位于村部西南0.5公里,早期杨姓人居住而得名。主要姓氏有姜、张、刘、宋、成,48户,142人,耕地面积104亩,农作物有水稻、花生、油菜、豆类。村子前有水塘5口,蓄水量2000立方米。原新县副县长张能创,现社保局副局长张开松是刚店村人。张后洼:位于村部东南0.7公里,由小后洼和大后洼组成,以张姓居住而得名。主要姓氏有张、刘、叶、成。共28户,118人,耕地面积70亩,农作物有水稻、花生、油菜、红薯。村前有水塘3口,蓄水1200立方米。塘埂边有万年古银杏树。油榨河:位于村部南1公里,早期有木榨榨油而得名,现建成一条街,县西环公路穿街而过。原有农村信用社、食品、供销社等单位在此设点。分为两个组(油南、油北),有张、姜、成、耿四姓,56户,235人。耕地14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玉米、红薯、豆类。有小水库一座,蓄水500立方米,堰坝3处,蓄水1200立方米。原县文化局局长姜家明是油南组人。北姜湾:位于村部西南1.2公里,一个自然村,分为两个村民组(姜南、姜北),主要姓氏有姜、范、成、叶、熊,共30户,145人。耕地88亩,农作物有水塘2口,蓄水500立方米,塘埂边有80年以上银杏树1棵。2007年,有国土项目在油榨河与北姜湾相隔的河上面架起一座钢筋水泥桥梁。
刚店村附近有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许世友将军故里、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金兰山森林公园、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红廉文化园等旅游景点,有新县山茶油、新县将军菜、新县黄缘闭壳龟、黄缘闭壳龟、枣锅盔、新县芝麻等特产,有息夫人传说、紫云山庙会、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花伞舞、商城民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