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乡
地名由来:祖先在河北凤阳县,本地有条济溪,取“济”和“阳”两字组合,故名。
2022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济阳乡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济阳乡上榜。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济阳乡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济阳乡位于大田县东南部,地处大田、永春、德化三县交界处,是一个“一步跨两市、两步跨三县”的特殊区域,东与德化美湖乡相连,南与永春下洋镇毗邻,西同大田县吴山、屏山乡接壤,北和德化春美乡交界,土地总面积63.9平方公里。全乡共辖有12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426人。乡政府驻地在济阳村,海拔782米,距省道“212”线3.8公里。境内地势属丘陵山区,山地面积6.7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0%;耕地面积7200亩,其中水田面积5700亩。各村海拨在540—87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无霜期215-310天,年降雨量1063--2200毫米。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实际,提出了“开放开发、以外促内,以工促农、以短促长,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农工并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锁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目标”,大力开发山地和矿产“两种资源”,认真做好山、田、庭院“三篇文章”,建立高山优质茶、黄花菜、毛竹、禽兔“四个基地”,实施外向拉动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扬优势、创特色、扩总量。
一是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实施“51510”工程(即建立5千亩高山乌龙茶基地、1万亩毛竹林基地、5千亩黄花菜基地、10万只禽兔基地),走“两高一优”的高效农业之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山、田、庭院“三篇文章”逐步做大做强,初步形成了“山上茶果竹,田里稻菜菌,庭院猪沼花”的农业新格局。全乡现有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地瓜、马铃薯、木薯(1800亩)等;经济作物有高山乌龙茶(1500亩)、黄花菜(3000亩)、芥菜、生姜、槟榔芋等;水果(2000亩)以柑桔、柿子、板粟、水蜜桃为主;经济材林以毛竹为主(7000亩)。“阿佳”牌黄花菜是天然无公害绿色保健蔬菜,品质独特,市场走俏,产品供不应求;高山无公害茶叶发展势头迅猛,茶叶制作加工已达到一定水平,现有制茶厂8家。
二是企业运行机制不断创新。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经济发展后劲逐步增强。铁矿、煤矿、石灰岩、铅锌、瓷土、水能等资源,逐步得到开发,选矿厂、电厂、煤矿、铁矿、水泥厂等企业先后投资兴建。
儒美桥
儒美桥位于济阳乡大儒村,年代为清。儒美桥属单孔石拱桥类建筑,清光绪七年至九年(公元1881-1883年)建造。桥为南北走向,单孔石砌条石结构,桥身单拱跨越,桥长40米,宽3.2米,高38米,
西湖堂
西湖堂位于济阳乡大儒村,年代为明。西湖堂属明代祠堂类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为一进一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28米,通进深14米,面积392平方米。由堂前大空坪及正堂、两侧辅房子组成,主体建
儒洲庵
儒洲庵位于大田县济阳乡大儒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清乾隆六年(1741)重建,为寺庙、祠堂结合的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布局整体为民居、寺庙结合的建筑,通面阔15
历史沿革:
明清时为德化县济阳社。
1943年与屏山、吴山合并为济屏乡,1950年划为大田县屏山第六区。
1956年改属均溪区。
1958年属屏山公社。
1970年又属屏山公社。
1977年再次成立泮林公社,以社址济阳而更名济阳公社。
1984年称济阳乡,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