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
地名由来:文峰区因辖区内的文峰塔而得名;文峰塔是世界上仅存得上大下小的古塔,始建于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原名天宁寺塔,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2022年12月,文峰区(高新区)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9月,文峰区(高新区)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8月,文峰区(高新区)上榜2021中国智慧教育百佳县市,位列第19,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10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95位。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名单出炉,文峰区(高新区)上榜。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文峰区(高新区)上榜。
2018年8月,文峰区(高新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2月,文峰区(高新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文峰区(高新区)是安阳市核心城区和行政、商贸、文化中心。面积115平方公里,辖1镇、15个街道办事处、2个商业步行街综合管理办公室,95个社区、47个行政村,人口45万。辖区内安阳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峰塔、府城隍庙、韩王庙、高阁寺等400余处历史文化古迹星罗棋布。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05亿元。
近年来,文峰区(高新区)全面贯彻“两个晋位,五个重大”总要求,努力打造“安阳首善之区、区域性中心强区”。实施“双百千工程”,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培育百千亿产业,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现代金融、“游商文康养”4大集群。复星合力、安钢冷轧、艾尔旺环保、中车永电、方块锅炉等龙头迅速壮大,摩天之星科技孵化中心等33个项目顺利开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科技资源型创新创业载体”;金融超市落户企业20余家,铁合金网线上交易120亿元;万邦物流、科技五金城、新城吾悦广场等一批超10亿元项目签约落地,象道物流铁路专用线全面启动。打造百千万税收楼宇,世贸大厦、华强新天地、义乌写字楼、沃金大厦4座楼宇税收超千万,万达SOHO、国贸大厦等楼宇税收过百万。围绕“三区三线”,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在古城区,完成仓巷街一期改造,启动西大街、城隍庙-高阁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成古城墙东南角魁星阁主体工程,古城生态逐步修复。在CBD中央商务区,实施居然之家、文体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华路七村改造安置房建设;建成万金渠水系景观带,与CBD人工湖实现连通。在宝莲寺高端商务区,布局乔尚居家、中部易商谷、历史文化科技园、健康医养产业园等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推进新一中、格林小镇、御龙城等配套项目,形成了高端商务区架构。沿中华路、文峰大道、洪河公园等轴线进行改造提升,全区实施园林绿化项目31个,绿化面积1.13万亩。强化政治责任,“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成效。德宝、海天、锦达等“半拉子”工程加快施工;袁薛庄实现由贫困村向国家级文明村的华丽嬗变;PM10、PM2.5连续4年实现“两降”目标。坚持党建统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十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网格化、星级化、项目化、区域化、制度化“五化”党建品牌熠熠生辉。创建省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2个,全区47个村均实现集体经济“破五”目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历史沿革:
夏属冀州。
殷商为京畿之地。
西周属卫国。
春秋属晋东阳之地。
战国先属魏,后属赵。
秦置安阳县。
西汉废入荡(汤)阴。
东汉后为魏郡之地。
晋复置安阳县。
北魏天兴四年(405)属相州。
北周大象二年(580)邺城被焚迁相州于此,为相州州府。
金明昌三年(1192)为彰德府。
元称彰德路。
明复为彰德府。
清沿明制。
1913年属安阳县。
1932年为立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
日伪时期改安阳县为彰德县,后复。
1949年分属安阳市第二、第三区。
1955年两区合并,改称第二区。
1956年改称文峰区。
1958年改称灯塔公社。
1962年复名文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