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街道玉地村
一、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玉地村名来自古时村落开基时,祖先在两山之间山谷处建房居住对面一山峰名叫玉峰山,原名为叶地,后改为玉地,因而得名。
地理位置 玉地村地处南平市延平区东南部,距市区16公里。
政区沿革 1957年以前玉地村划归篁路乡(今夏道镇篁路村)管辖。当时的玉地村下辖;六个自然村,分别是:上地自然村、横际自然村、大垅自然村、崩山自然村、洋尾自然村、月洋自然村。1958年,玉地村划归西芹(五区)管辖。1961年划归夏道(四区)管辖,成立上、下地党支部,同时更名为下地大队,下辖8个生产队,分别是:下地第一、二、三、四生产队、横际生产队、大垅、崩山生产队、洋尾生产队(月洋自然村成立月洋大队,划归西芹(五区)管辖,1964年月洋大队改为生产队回归下地大队管辖)。1964年下地大队划归东坑人民公社管辖,这时的下地大队下辖5个生产队,分别是:下地第一、二、三、四生产队、月洋生产队,(上地成立大队,随划出横际、大垅、崩山、洋尾4个生产队,洋尾划归岭炳洋管辖)。1966年“0”开始,下地大队更名为下地大队革命领导小组。1984年进入选举时期,东坑人民公社更名为东坑乡,下地大队也更名为下地村。1992年东坑乡撤并到水南街道办事处,同年下地村更名为玉地村,玉地村归水南街道办事处管辖。
玉地村2006年开始在延平区近郊位于水南街道后谷村地名“墨斗窠”建设新村(该土地权属为玉地村集体所有)实施整村搬迁,月洋自然村也实施整村搬迁,搬迁至地名“庞安”新村。2012年元旦,玉地新村、月洋新村已基本建成,原旧村址已闲置。
政区划分 2011年末,玉地村有两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全村294户,1092人,其中男性549人,女性543人,村落面积约3.1㎡公里。
二、自然条件
地形 玉地村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土壤肥沃,境内最高峰海拔670多米。
气候 常年最高气温38度,最低气温零下1—3度,雨量充沛,空气清新。
自然灾害 玉地村境内地形陡峭,地质结构复杂,每年雨季时有发生山体滑坡,2010年6月18日遇罕见暴雨,发生地质灾害,造成27户村民民房倒塌,道路崩塌41处。
三、经济概况
2011年末,全村耕地面积968亩,林地面积约16450亩,其中毛竹林地面积约7690亩,用材林面积约3450亩,生态公益林面积2153亩,村民自留山面积约2262亩,经济林面积约902亩,森林覆盖率86.7%。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板栗、桃、柑橘、油茶。玉地村经济薄弱,村财收入主要为毛竹、人工林山本费。村民收入以毛竹、春笋为主,每年产毛竹1500多吨,鲜笋500多吨,直销南平、福州、上海等地。农民纯收入6600元。
四、风土人情
玉地村为“延平四贤”杨时后裔故里。居住有杨时后裔159户,人口641人。主要姓氏有杨、张、罗、林、吴,杨姓居多。现村内有始建于南宋末年建造的“杨龟山祠堂”一座,占地780㎡,几经修缮改为“龟山纪念馆”,现馆内存有清圣祖康熙玄烨帝御赐“程氏正宗”祠额,该祠额长198厘米,宽76厘米,为碎金纹饰宣纸楷书,正上方盖有篆体“康熙御笔之宝”红图章,卷存于长85厘米,内径4厘米的特制锡筒内,由历代族长妥为保藏。1984年南平市博物馆特将此件送达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为传世真迹。龟山纪念馆为延平当地尊师重教的教育基地,该纪念馆门联题为“立雪程门传圣道,分支叶地启人文”,馆内各支柱配有如“累世公卿汉室忠贞名宦,传家理学宋朝统绪大儒”“斯文上续三千载,吾道南来第一家”“汉廷清节高千古,宋代儒宗冠四贤”等绝世楹联。
玉地村相传有风景名称古迹十处:当代文人题十景诗七律,第一景:蟠龙蜿蜒,第二景:飞凤威仪,第三景:五马落槽,第四景:小峰作笔,第五景:南山祠堂,第六景:西峰烟霞,第七景:龟现灵翼,第八景:井镇方偶,第九景:露滴昙石,第十景:雪染石岩。
十景诗七律
玉峰胜景不虚传,形似龙蟠起蜿蜒。
神物从云来我里,地灵固隆子孙贤。
玉地村重大节庆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年农历二月首丁日为杨时后裔祭祖大典,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热闹非凡,其场面甚为壮观。
五、医疗卫生
玉地村全村基本都参加了“新农合医保”参保率达100%,村内唯一的卫生所因整村搬迁已不存在,村民看病基本到延平区市、区两级医院就诊,基本解决村民就医难问题。
杨龟山祠
杨龟山祠位于延平区水南街道玉地村,时代为明-清。杨龟山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地村附近有杨龟山祠、南平茫荡山、溪源峡谷、南平九峰山、三千八百坎、菖上古堡旅游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南平烤烟、延平百合、龙凤汤、南平笋燕、樟湖光饼、南平地瓜糕等特产,有延平战胜鼓、延平塔前大腔金线傀儡、延平蛙崇拜民俗、延平樟湖崇蛇习俗、王台太平鼓、茫荡筠竹烛桥灯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