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佳河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5 19:08

地名由来:因驻地小佳河村名得名。小佳河是小佳气河的简称,“佳气”是满语,“长垛”之意,即长木头垛。因流域面积较小,故名。

小佳河镇位于饶河县北部三江平原东南部,小佳气河与挠力河交汇处,距县城北58公里。南部以迎春林业局小佳河林场毗邻;北部以挠力河为界与胜利农场相接,东部与饶河农场接壤;西与大佳河乡为邻;镇域面积477.5平方公里。全镇辖区14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9万人。

小佳河镇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约22.8万亩,水田1万亩、旱田21.8万亩,其中:有近6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土壤以森林棕壤、草原白浆土、潜育白浆土为主,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白瓜籽、红小豆、芸豆、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森林覆盖率51%以上,有三大林场--宝马山林场、小佳河林场、威山林场、主要出产红松、水曲柳、杨、桦、柞、椴等优质原木几十种。挠力河两岸的大片草原,于2004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湿地保护区,是珍贵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之地,有大雁、天鹅、乌鸥、野鸭等。该湿地碧水蓝天、空气宜人,鱼类繁多,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矿产有铝、矾和金等,在镇西部白土沟有12.5米深、25平方公里并且储量达到1亿立方米的铝矾土矿,品质好、含量高,是制陶瓷的上佳材料。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

小佳河镇是饶河县最大的农业镇和粮食主产区,也是饶河县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基地。2007年全镇粮豆薯总产量达到8万吨;农业总收入实现1.51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实现3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50元。在“十一五”期间,小佳河镇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以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重点,围绕口岸,构筑新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强力招商引资。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几年来,小佳河镇致力于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其一,依托水资源优势抓好了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建设,2007年种植面积已达到近2万亩,同比增加2500亩,其二,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抓好了绿色大豆生产基地建设和优质玉米基地建设。以国家和省实施大豆振兴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大豆,建立了2万亩绿色大豆生产基地;抓住玉米市场行情看好的契机,大力发展了优质玉米种植,2007年突破了7万亩,同比增加2.5万亩。其三,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饶河县被国家列为东北黑蜂重点种群繁衍基地。其椴树蜜、百草杂花蜜远近闻名,以绿、特响誉全国。小佳河镇是全县东北黑蜂繁育发展重点镇。现黑蜂养殖达到了5000群。全镇山绵羊养殖量达到了1.1万只,黄牛养殖达到了6000余头,貂、狐等珍贵毛皮动物3000只。其四,利用良好的山林资源优势抓好北药基地开发建设,实现西洋人参种植面积1100亩;小佳河镇农民协会针对五味子市场行情看好的趋势,开发种植了180亩五味子示范园。通过结构调整,合理耕作,中低产田改等措施不断推动我镇种植业向高效优质生态绿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城镇占地面积242平方公里,现有中心街3条,镇内主要道路45条,有20个企事业单位。有各类商店、书店、农机修配、精洁米加工企业、砖厂、饲料加工、粮油加工、集贸市场等服务设施。经济比重占饶河县的四分之一强,镇内水电供应充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部进入全国内外长途自动网。饮食服务业有较快发展,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客商交流商洽、休闲和娱乐所需。按照县委“打口岸牌、走生态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富庶饶河”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构筑“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生产化格局,在种植业上要基本形成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种植带、优质大豆种植带、经济作物种植带与黑木耳种植带。在养殖业上形成黄牛养殖示范区和东北黑蜂养殖示范区。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小佳河镇被列为全县唯一试点镇,-河村、新村被列为全县12个试点村之一,同时,还有三个村被确定为全县重点推进村。到2008年底全镇4条通村路全部实现硬化路面建设。全镇19个自然屯全部实现有线电视、自来水安装。全镇汜草房总户数1398户,力争三年内完成改造任务。按照村屯生态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村屯绿化工程,营造护路林、护村林、护校林、护堤林,为生态和谐添砖加瓦。

镇内现已完成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站,包括农村广播、电视、图书馆、党员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和满足了农村文化需求;为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现已完成镇图书馆100平方米1个、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室,电脑、电视配备齐全,目前正在完善配套设备。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参保面达到95%,切实解决了农村看病就医难问题。几年来教育工作获先进镇,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电话普及率达 95%。

四、招商引资项目

几年来小佳河镇依托资源强力招商引资成绩卓著。“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大米加工、木材加工、农资、建材、北药开发、黑木耳开发、商服等21户客商落户小佳河。仅2007年开发建设商服住宅楼10000平方米,极大的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安居环境;上马粮食烘干仓储塔2座,年烘干仓储粮食10万吨,增强了本地粮食过腹增值的能力。有效带动了当地水稻、玉米种植的结构性调整。

(1)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合同化产销的要求,加快绿色水稻生产区的建设步伐。一是组建挠力河绿色米业公司,挂靠县大顶子山米业龙头在产业化中的主导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结构调整中的支配力,拉动水稻规模化种植。

(2)围绕大豆深加工项目,通过招商引资这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2010年以前组建成年加工30万吨大豆

浸油厂,以此为龙头带动我镇乃至全县大豆产业发展。

(3)是在建立以中、西部六村为重点。优质经济作物产生基地的基础上,以此通过招商方式逐步做大做强白瓜、角瓜等加工项目的开发,进而推进我镇白瓜、角瓜中心集散地的建设。

(4)挂靠饶河东北黑蜂有限责任公司和口岸外贸优势,依靠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驱动作用,带动蜂农项目开发。

(5)在黄牛发展上,以扶贫开发作为牵动力,以发展养牛大户和典型示范户为主攻方向,形成联合开发新格局。逐步把我镇肉牛加工产品打入国内市场及俄罗斯市场。

(6)以瓦厂村高品位石灰岩、白陶土等矿产资源为依托,开发日用陶瓷等系列产品加工业项目。

(7)加快北药种植项目开发。在吉森抚松客商张绍仁开发人参1100亩的基础上,筑巢引凤,尽快形成规模较大的北药种植基地,同时做大强北药开发。

历史沿革:

清咸丰九年(1859),设挠力河口卡伦,后迁至此,俗称“老营盘”,隶属富锦协领统属。

1909年建饶河县治后,为知县衙门驻地。

1917年县属迁挠力河口,始称小佳河。

东北沦陷后,初设小佳河保,后改设小佳河村。

1948年改为第三区。

1956年6月,撤区划乡,设置小佳河乡。

1958年10月,改为小佳河公社;1959年1月,场县合并,并入八五九农场三分场。

1962年3月,场县分开,恢复小佳河公社,隶属虎饶县饶河区管理。

1964年,恢复饶河县,隶属饶河县管辖。

1975年9月,将西部地区划出,成立大家和公社。

1984年2月,撤销公社,改为小佳河镇。

名称沿用至今。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