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口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5 03:10

地名由来:因地处大源河、小源河两河汇合之处、山川于此地分岔,得名岔口村;又因镇政府驻地于此,故得名。

2022年1月,岔口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镇。

岔口镇是革命老区,地处歙县皖浙边陲大洲源,黄山——千岛湖公路穿境而过,距县城44公里,千岛湖88公里。西南与新溪口乡、武阳乡接壤,北与杞梓里镇相邻,东与浙江省淳安县毗邻,是歙县的东南门户。镇政府位于镇域西部岔口村,新安江上游支流大源河与小源河在此汇聚,呈“Y”字形,“岔口”因此得名。岔口自古以来就是大洲源日用消费品和土特产品重要的集散地,是大洲源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004年底,全镇辖20个行政村,136个村民小组,近2万人。全镇土地面积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8公顷,经济收入主要以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贡菊、蚕茧、山核桃为主,茶叶总产量312吨,蚕茧总产量415吨,贡菊总产量8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 岔口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历史上曾有“三山叠翠、二水重流;龙门挂雪、虎阜丛林;三步金阶,长潭观鱼;金滩赶月、狮子滚球”等十大景致。当代有号称“江南一枝竹”的书画家吴皖生;国际著名地理物理学家、第一位登上南极的美籍华人张逢铿先生等。岔口是革命老区,大洲源富有革命传统。有土地革命后期“金竹-”,解放战争时期“火烧竹筒坦”等遗址,有新四军皖浙支队副司令员程灿、洽河27革命烈士等五处烈士墓,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发展红色旅游。 岔口镇地处深山,森林是岔口的“守护神”,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22.4万立方米,山场总面积13万亩。英富林场占地10000余亩,“九龙戏珠”林深壑美,“金翠谷”鸟语花香,农业综合开发已初具规模,可以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水利矿产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岔口镇党委、政府利用资源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实行招商引资。目前,镇内有小型水电站3座已经投入使用, 1座正在建设中,另还有2座在洽谈中。在全市乡镇小型水电开发利用中占首位。镇内有硫铁矿2座。

岔口镇交通便利,地域广阔,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物产资源,岔口镇-张玉华、镇长吕国平带领全镇一班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诚邀天下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张逢铿祖居

张逢铿祖居位于歙县岔口镇,时代为民国。第一个登上南极中国人张逢铿的故乡,是歙县南乡的岔口镇庐山村,这是一个建在半山腰的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人口两三百,民居多小巧,数株百年大樟树形成了水口,进村

历史沿革:

1952年8月,建立岔口乡。

1958年10月,成立岔口公社。

1959年2月,设立庙前、岔口、木竹坦、洽河管理区。

1961年,析分为岔口、井潭、周家村、洽河等公社,隶岔口区。

1983年公社改乡。

1992年3月,岔口乡与井潭乡合并成立岔口镇,1992年2月隶深渡工指委;洽河乡并入武阳乡。

2004年12月,周家村乡并入岔口镇。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