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6 07:39

地名由来:相传楚成王欲独霸中原,旨意在郢城西北60里丘陵地派百里奚专门饲养战马。后形成牧马场。有一次楚成王视查这里,远远看去,漫山遍野马群如山,他高兴地说:我大楚人丁多如海,良马挤满山,真是上天助我称霸中原,并起名为“马山”。

2023年8月,马山镇被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命名为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

2023年2月,马山镇被命名为2023年度湖北省生态乡镇。

2022年3月,马山镇被命名(确认)为2021年湖北省卫生城市(县城、乡镇)。

2021年11月,马山镇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山民歌)。

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位于市区西北部,四周由风景秀丽的北湖、南湖、太湖环抱,东与荆门相接,南临宜黄高速公路,西与宜昌市为邻,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是一个具有2000年的历史古镇。全镇辖20个村,1个居委会,17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000户, 总人口3.3万人,拥有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000亩,水域面积35000亩。

2001年全镇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马山镇农业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万亩北湖,河港纵横,鱼虾相戏,荷花芳香,菱藕成片,野鸭成群,该镇实施水产富镇战略,充分发挥了万亩水面的资源优势,以北湖水产集团为龙头,网络2000农户形成了集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水产业,盛产龟、蟹、龙虾、银鱼等名贵天然淡水鱼,年产量10000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目前已建成了五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三万亩""双低油""生产基地,万亩林果基地,5000亩苗木基地,初步形成独特的生态农业种养格局。马山集镇2.1平方公里,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集镇人口万人,供水供电充足,市场功能刘会,教育科研、医疗、娱乐设施一应俱有,城镇依路傍水,有都市气息,又含田园风光,是理想生产、居住、投资的区位优势.马山镇位于荆州市西境,黄金水道-长江擦肩而过,207、318国道和宜昌黄石等高级公路在此交汇,西距三峡国际机场仅40余公里,市区内沙市机场辟有至北京,广州等10条航线,荆州港属国家二类通商口岸,为长江经济开放带中十大新型港口之一。 马山镇地理会标处东111054′-112019′和北纬3006′-30039′。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064毫米。无霜期244--255天,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国家二级标准。 北湖位于马山镇北部,距集镇2公里,现有水面2万亩,湖中岛屿12个,常年水位海拔39.5米,平均水深2.5米,可开发面积12万平方米。北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于1999年在国家计委申报立项,目前已投资500万元,修建北湖度假村,开发水上娱乐设施。 北湖湖边野生莲藕,菱角连片,一到盛夏,可见花红千里,可闻香溢四方,鳞鳞波光,泛舟宽阔湖面,顿觉心旷神怡。

蔡桥烈士纪念碑

蔡桥烈士纪念碑位于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蔡桥村。纪念碑初建于1969年4月,由原蔡桥大队革命委员会和贫下中农协会而立。原纪念碑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碑身通高8米、,宽2米,塔式长方体,以砖砌成

阴湘城遗址

阴湘城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马山镇北约4公里处,为新石器时代古城址。该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中部的一条纵向冲沟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城址东西长约580米,南北残宽约35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

马山墓群

马山墓群位于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和川店镇境内。据统计有封土堆的古墓葬约300余座,分布面积20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经过多次发掘,出土有陶器、铜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其中马

荆州菱角湖国家湿地公园

菱角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江中游北岸荆州区西北部的马山镇,菱角湖管理区境内占地面积1236.28公顷,现有各类湿地总面积1158.24公顷,湿地率高达93.69%。除了宜人的生态景色,菱角湖国

蔡桥遗址

蔡桥遗址位于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蔡桥村,周代遗址。分布总面积70万平方米。发现有城垣及较为清晰的台基12个。台基均为长方形,一般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25米,高1米。台基均为夯土构筑,夯层清

历史沿革:

马山集镇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一度兴旺。

1911年民国时成立了马山乡公所,驻马西街,下属为“联保甲”组织。

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鄂西特委先后派阮瑞林、阮德斋、陈直甫、高士贵、吴传珍在马山秘密发展党组织,发展了蔡自伦、朱三浩二十多名党员,建立地方红军游击队。

他们利用沮漳河、菱角湖湖区联络点从事革命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马山、菱湖、川店、枣林、万城为一个党支部,定名为中共马山党支部,支部书记蔡自伦(1943年被郑家良杀害),1940年由中共江陵西北区委管辖。

1940年前,盘居在川店双宗祠郑家良和李埠梅槐桥赵益之各有一支投靠国民党杂牌土匪队伍,因马山是两匪交界地而时常争战,多年来,兵荒匪劫,无恶不作,祸害百姓。

1941年西北区委划属襄西临时区委,1943年变更为中共江(陵)、枝(江)、当(阳)工作委员会领导。

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十三旅长吴林焕同中共襄西中心县委书记刘真一起率队打败顽匪郑家良,中共襄西军分区司令员贺炳炎率新四军三团打败赵益之,建立中共江陵、枝江、宜都工作委员会,马山属江枝宜第一区。

1949年7月荆沙解放,中共地下党员张美举长期活动在枣林、杨秀桥、应市、马山一带,解放后首任马山区区长,马山划归江陵县委领导。

1950年后,清匪反霸、斗地主、分田地、划成份进行土地改革。

1951年-1957年设立中共马山区委,下辖16个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马山人民公社,辖裁缝、新场、朱场、藤店、川店、双宗、张场、李场、马山、双山、堆金、枣林、王场13个管理区。

1961年4月-1975年又恢复区制,改名为马山区公所,并持续到1975年10月,管辖马山、枣林、新场、朱场、裁缝、藤店、川店、双宗八个公社。

1975年11月撤区建社,又将马山区改为马山公社,管辖马山、裁缝、枣林、双山四个管理区。

1976年10月把双山与马山合并,由此川店、藤店、双宗划归川店公社、新场、朱场划归八岭山乡。

1984年4月设区建乡,马山公社改为马山区,辖马山、枣林、裁缝、新场、朱场5个乡。

1987年10月,撤区建镇,马山区改为马山镇人民政府,辖马山、枣林、裁缝3个管理区。

新场、朱场划归八岭山乡。

2001年撤消马山、枣林、裁缝3个管理区,22个村已合并为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2017年,“合村并组”后为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