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镇
地名由来:牛场镇因古时逢十二生肖牛日赶集得名牛场街,镇依街名。
在织金县东部。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3.61万,其中苗、彝、布依等民族占5.8%。辖1居委会、28村委会。1949年前为文城镇,沙坝等地属桂果乡。1952年析设牛场、后坝、二坡、大麦、大营、黄河等乡。1958年撤乡建牛场公社。1962年析建牛场、岩寨、消坝、李井、二坡、大麦公社。1984年改置牛场镇及岩寨等5乡。1991年合并置牛场镇。有煤、硫磺、铝、重晶石矿。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油菜。有中小学3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牛场,在城关镇东25公里,马路河南岸,观山西侧。人口 3 300,有汉、彝、苗等民族。海拔 1 350 米。周围群山环抱,聚落处土丘上,形如卧牛,又因“丑”日赶场,故名。集市繁荣。有农具厂、耐火材料厂。站织公路经此。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丁宝桢是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曾诛杀骄纵不法的…… 丁宝桢详细信息++
历史沿革:
元代时期,为磨坡长官司驻地(今塘房村)。
明代时期,属陇胯则溪。
清代时期,属怀忠里五甲。
民国初期,属东区。
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二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七星镇,属三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二区七狮联保。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置文诚镇。
1950年6月,属二区。
1952年2月,置三区。
1955年5月,改名牛场区。
1958年9月,改牛场联社。
1961年8月,恢复牛场区建制。
1992年1月,撤区建牛场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