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街道

联合创作 · 2023-09-15 00:25

地名由来:秦始皇时,望气者云,南海有五色气,遂发率千人凿山之岗阜,形如“马鞍”,地乃以山名。

2022年3月,马鞍街道入选2022年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工业特色型)。

2021年5月,马鞍街道被列入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工业特色型)。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马鞍街道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马鞍街道位列第100名。

马鞍镇因境内有一山丘形似马鞍而得名,位于绍兴县东北部,东临曹娥江,南至越城区斗门镇,西邻杭州萧山区益农镇、党湾镇,钱塘江南岸,距县城柯桥15公里,与杭甬高速公路柯桥道口和绍兴道口相距2.5公里,离萧山国际机场20公里,柯海快速干线穿境而过。镇域面积53.1平方公里,大部分系滩涂围垦而成,属平原水乡,12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会,1个社区,总户数14316户,总人口38063人,外来流动人口55115人。

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镇”、“浙江省省级生态镇”“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绍兴市卫生强镇”、“绍兴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和“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先进称号。

滨海工业区成立于2002年6月,位于绍兴北部,东起曹娥江,南连袍江工业区,西临杭州萧山区,北至钱塘江,总规划控制面积10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7万。2006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核准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经县政府授权,托管马鞍镇。滨海工业区定位为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全国绿色印染基地、杭州湾生态科技新城,先后荣获“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浙江省环境竞争力十强开发区(工业园区)”、“浙江省创新型工业园区”、“中国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中国新型化纤研发生产基地”、中国化纤名镇、“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等称号。

工业区(马鞍镇)现有企业74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8家,基本形成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一是现代纺织制造业,主要是化纤和印染,其中化纤企业15家,年产能达169.8万吨,占经济总量的30%,印染企业55家,年产能约36.7亿米,占经济总量的15%。二是石油化学工业,主要是远东石化1家,PTA年产能达273.5万吨,占经济总量的25%,三是新型材料工业,主要以欧亚薄膜、兴日铁金属压延、和合玻璃等,占经济总量的12%。四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以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等为代表。五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以中大饲料和中大油脂为代表,规模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三。六是现代服务业,主要发展现代贸易、流通、物流、金融和科技等现代服务业。

2013年,滨海工业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6.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亿元,国税收入10.9亿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857.1亿元、工业投资105.7亿元、自营出口8.8亿美元、实到外资1.1亿美元。

历史沿革:

清康熙时,居民渐集,镇区始成。

民国21年(1932)建东南镇、西北镇。

民国35年(1946)建立马鞍乡。

1949年5月建政马鞍乡。

1949年10月马鞍划为齐贤区的一个乡。

1958年马鞍乡组属群英公社。

1961年9月马鞍乡改为马鞍公社,仍属齐贤区。

海涂围海造田后,1976年5月成立新围公社;1978年4月成立新二公社。

1983年10月马鞍公社复为马鞍乡,新围公社改为新围乡。

1985年8月马鞍乡改马鞍镇。

1988年9月新围乡改为新围镇。

1992年5月撤扩并后,新围镇、新二乡并入马鞍镇。

2002年5月将马鞍镇新马山、新孙端、新皇甫、新豆姜、新斗门、新合作6个行政村划归越城区斗门镇。

2019年11月马鞍镇改为马鞍街道。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