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洲镇
地名由来:螺洲之所以得名,一形似青螺,二有螺仙传说,三有百花盛开,故称“百花仙洲”或“百花洲”,四盛产褔桔,又称“桔洲”,各取一字,故名为螺洲镇。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螺洲镇上榜。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螺洲镇上榜。
福州市仓山区辖镇。1958年成立螺洲镇,1970年划入城门公社,1984年复置螺洲镇。位于市境东南,距市区中心17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0.9万。有公路连接福厦路,螺洲天厝码头水运可抵达闽侯镇。辖天福、乾元、敖山、杜园、店前、吴厝、洲尾7个村委会和螺洲居委会。企业有石制品、花茶加工、建筑、运输、印刷等厂。农业主产水稻、水果。
中共福建省委螺洲联络站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螺洲联络站旧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祠堂前4号。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坚持--反人民,处心积虑要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他们一方面迫于全国人民强
螺江陈氏宗祠
螺江陈氏宗祠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为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出资倡建。该祠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牌楼、天井、大殿、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
陈氏五楼
陈氏五楼陈氏五楼座落在螺洲的店前村,为清末太师太傅陈宝琛所建,占地总面积4113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气势雄伟,环境清幽。1983年8月,“陈氏五楼”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宝琛(1846—19
螺洲陈氏五楼及宗祠
螺洲陈氏五楼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后门埕(螺洲镇政府边),是陈宝琛(清代大儒,曾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太傅,是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贬官后回乡兴建的住所。五楼始建于清光绪间,民国初竣工,历
螺洲孔庙
螺洲孔庙,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是福建省乃至全国少有的非府非县治理的乡镇一级孔庙,也是福州地区目前仅存的两座孔庙之一。螺洲孔庙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
螺洲天后宫
螺洲天后宫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江墘埕,始建于明中叶,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同治元年(1862年)两次修缮,占地585平方米。坐北朝南,前临乌龙江,由门楼、天井、大殿、后院等组成。大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唐至明朝,分属闽县安仁乡仁惠里与温泉乡(宋以后为开化西乡)永福里,清时属闽县白湖区,民国时属闽侯县白湖区螺鳌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闽侯县一区,1958年属闽侯县城门乡。
螺洲于1950年至1970年是闽侯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闽侯地区公署也曾设址于此。
1970年划入福州市朝阳区(今仓山区),1975年划归福州郊区管辖。
1977年至1978年是郊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1981年开始筹建螺洲镇,1984年从城门乡析出,正式建立镇人民政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