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岘乡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1:42

地名由来:因当地党姓大户而命名为党家岘,简称“党岘”,党家岘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党家岘自然村而得名。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党家岘乡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党岘乡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东接杨崖集乡,西靠侯川乡,北邻翟家所乡,南连通渭县,为会宁、静宁、通渭三县交界之地。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2公里,面积149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党家岘,距县城39公里。现辖10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3902户、20563人。有汉、回两个民族,其中回族587人,占总人口的2.9%。

自然地理:党家岘乡地处华家岭东麓,地势较高,海拔2100米,梁峁丘陵交错,沟壑纵横遍布,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主要山峰有陈马家山、高咀沿山和-墩。地下水位高,水质好,表土层疏松,宜植树,华家岭林带依老西兰公路穿越东西,造林面近一万亩。地势较高,气候高寒,属典型的二阴山区,年平均气温5—6℃,年平均降水量在4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一般在130天左右,年积累较低,热量不足。

土地面积16.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41万亩,林地面积2.55万亩,草地面积1.69万亩。在总耕地面积中97.6%为山地,主要种植冬小麦、洋芋、豌豆、扁豆等粮食作物及胡麻、党参等经济作物。

经济建设:乡党委和政府在正确认识乡情的基础上,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全乡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2004年,全乡肉类总产量达到38万公斤,禽类产蛋达到7万公斤,大家畜年末存栏达到7798头,生猪饲养量达到7688头,羊饲养量达到9549只;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05万元,畜牧业总收入达到2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0元。

在乡镇企业的发展方面,在对现有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新开办了一些企业,形成了乡办、村办、联办、个体办,四位一体的新局面。截止 2004年底,全乡共有多种经营户709户,其中商饮服务业100多户;乡镇企业产值达到850万元。另外,乡上充分发挥劳力资源优势,把劳务输出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主要途径来抓,使全乡25%的劳力外出打工经商,年创造直接经济收入120万元,

人均纯收入600元。

凭借地处会宁、静宁、通渭三县交界地和西兰公路穿行全乡的有利地理条件,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重点建设整治环山农贸市场。同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外界商客,上市品种由过去100余种转变为百贷、农资、五金等品种齐全的新格局,上市的摊位由过去的50多个增加到220多个,形成了行业齐全的个体一起上的流通网络,集市贸易额达200万元左右,集市日客流量平均达2千人以上。

社会发展:新建乡政府办公楼1座,标准化村址3个,维修村址4个,大大改善了基层组织的办公条件。筹资200多万元,进行了校舍改造,大大改善了全乡的教育教学条件,使全乡中小学实现了“一无两有”;加强教育管理,学龄儿童入学北达到96%以上。重视科技服务,先后向农户发售种植、养殖、农情、市场、科技信息资料5万份,提供信息1000多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40期,培训人员30000人(次),推动了科技兴农的步伐。

卫生事业经过多年建设,初步形成乡、村两级卫生医疗和防疫保健网络,常见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不”方针,充分发挥计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实行科学管理,确保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党家岘大寨遗址

党家岘大寨遗址位于会宁县党家岘乡大寨村张家岔社马家梁东西坡。党家岘大寨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大寨村村址西南方向800米,东至大寨村村址,南至通乡公路,北至公路北侧

灵台山圣母宫

灵台山圣母宫位于会宁县党家岘乡大寨村分岔社灵台山。灵台山圣母宫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灵台山圣母宫中心为基点,东西各延伸50米,南北各延伸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林木繁茂,草莽荆棘,山清水秀,出土的梅花鹿角化石和半碳化的松木即为佐证。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出土陶器、骨珠、石斧等文物即为佐证,其为戎羌先民之遗址,属马家窑文化分支——“边夹岭文化遗址类型”。

夏商周三代,属雍州之地,是戎羌(或襄戎)活动之地,原始巫术风靡,有部落而无城郭,更无地名,择山地近水源之处穴居,采猎为生。

秦汉时属陇西郡,是戎羌游牧之地,有部落而无城郭,更无地名可详。

三国时汉羌战祸频仍,争夺领地,汉人渐入,羌族部落渐次南退。

明正统二年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

清康熙二年属陕西承宣右布政使司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

清乾隆九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司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

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甘肃省政府巩昌府会宁县偏南里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甘肃省兰山路(道)会宁县第二区青家驿区公所。

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县第二区青家驿区公所。

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县第二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西兰公路建设途径当地豁岘。

1935年5月西兰公路正式通车,当地成为交通要冲之地,车流量和人口流动量增大,带动了当地集市的形成和发展,当地最有势力的党姓和马姓两族大户商议将该豁岘设立集市,贸易日益繁荣,逐渐发展为会宁南部最大的集市,但仍无乡镇建制。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县陇江乡管辖,当地乡绅王天爵(字乐天)任乡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25日)改属甘肃省政府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陇江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22日)改属甘肃省政府定西分区会宁县陇江乡。

崭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上半年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会宁县第三区翟家所区公署上韩乡。

1953年正式成立甘肃省定专员公署会宁县第四区党家岘区公所上韩乡,始有党家岘区公所建制,老西兰公路的开通,造就了党家岘集镇的发展,缘起豁岘最早定居的党家和马家两户最有势力族姓大户,随着豁岘西兰公路交通的便利,人流量、车流量、物流量的增加,为方便附近居民,党马两家商议将该豁岘作为集镇,商品交易活动和附近居民赶集活动日盛,集镇逐渐繁荣并超越附近的几个集市称为大集镇。

1955年后半年设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会宁县党岘区党岘乡。

1957年属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会宁县党岘中心乡。

1958年改属甘肃省定西地区行政公署会宁县党岘人民公社。

1981年更为党家岘公社。

1983年7月15日属甘肃省定西地区行政公署会宁县党家岘乡。

1985年8月1日改属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党岘乡管辖。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