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沟镇
地名由来:原驻地村为泥沟村。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年间。相传梁王养战蜂数群,王外出,其九女好奇私放战蜂。因不晓收蜂秘诀,蜂群不知归途,失迷于此,此处沟沟交错,故称“迷沟”。后因村西有大沙河,北有“水馒头”洪口一处,每旬溢洪漫地,道路泥泞,故有“泥沟”之称。
2022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泥沟镇为2022年山东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泥沟镇位于枣庄市东南部,南与马兰屯相接,东、西、北分别与峄城区底阁镇、金陵寺镇和吴林乡接壤,总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6.6万人。全镇共有56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境内有枣台路、薛前路纵横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沿革:建国前属峄县,建国后,除郭庄、赵庄、沟圈、吴庄、戴庄属峄县,其余归属兰陵县,1956年属兰城店区,1957年设泥沟乡,1958年建泥沟公社,1960年撤峄县属枣庄市,1962年析出兰城店、马兰屯两公社,1984年西部设泥沟镇,东部改为兰城店乡,2001年3月,泥沟镇、兰城店乡合并为现在的泥沟镇,镇政府设在泥沟,距枣庄市23公里。“泥沟”古时沟河交错,道路泥泞而得名。现境内有两处农贸市场和集市,泥沟驻地农历每月逢一、四、六、九为集日,兰城驻地农历每月逢三、五、八、十为集日,二月初八、二月十九、四月初四、十月初一为古会。
自然环境:西北高,东南低,略有起伏。东多黑土涝洼,中西部沙河两岸为黄土平原。主要河流有峄城沙河及沙河分洪道流入运河。东有王场河、新沟河南北穿境而过,南有胜利渠横贯东西。
自然资源:该镇土地面积非常广阔,种植、养殖业发展较快,水利条件比较优越,镇驻地有省重点水利工作红旗闸,蓄水后周围村庄耕地也进行自流灌溉。南有胜利渠,沿线投资300余万元建提水站台10座,建石渠、“U”型渠16000余米,全镇大、小机井1600眼,可灌溉面积达八万余亩。林果业发展比较迅速,全镇共有各类果园2600亩,林网纵横交错,已形成地成方、林成网生态平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济状况:全镇共有耕地面积9.6万亩,以粮、菜、桑、果及食用菌生产为主,2002年该镇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年农业生产总值达4.92亿元。泥沟镇境内矿产资源以石膏及石灰石为主,工业以石膏开采及深加工和水泥生产为支柱产业。全镇主要民营企业有40余处,2002年招商引资8100万元,年工业生产总值4.6亿元。山田石膏集团和枣庄五棉都建在该镇境内。
文化卫生事业:全镇共有中学二处,小学21处,中心医院一处,文化活动中心一处,近年来,有线电视事业发展较快,全镇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80%。
古迹:主要有兰祺故城(西汉时期), 鹅鸭城夏代文化遗址,南滩子(西兰城南)为大汶口文化遗址,晒来城为龙山文化遗址。
晒米城遗址
晒米城遗址位于台儿庄北向15公里处泥沟镇境内,平面呈不规则哑铃型,长90米,宽80米,总面积约为7200平方米,地层堆积高约4~6米。晒米城遗址高台雄踞平野,向东俯览马庄村貌以及茅茨河故道,
历史沿革:
明洪武二年(1369)山西洪洞西曲沃(喜鹊窝)赵氏迁此定居。
村中古道纵横,交通方便,又有金明昌三年建“大明寺”,明嘉靖间修“净土禅寺”分布东西,四方交游,商贾云集。
赵氏世局,因故他徙,后有张氏由桥上迁此定居至今。
康熙12年为峄境十大集之一;乾隆年间为峄县二十集之一。
原属峄县,1948年建兰陵县后,以大沙河为界,河西各村属兰陵县第四区,河东除北部六村属峄县城关区外,皆为兰陵县第五区;1953年撤兰陵县后,复归峄县,河西各村属峄县第十六区,河东各村分属第一区和第十七区;1956年属兰城店区;1957年底设泥沟乡;1958年撤乡镇成立人民公社时属峄县前进公社,1959年改称泥沟公社;1960年峄县更名枣庄市后,泥沟公社设6个管理区;1962年调整区划后,将原公社分划为泥沟和兰城店两个公社,以公社驻地命名为泥沟公社。
1984年乡社分离,泥沟公社改为泥沟镇。
2001年乡镇区划调整,兰城乡并入泥沟镇,成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