舲舫乡
地名由来:相传五帝时,炎帝乘船至此风狂浪急,船被碰得零碎不全,故名“零舫”,后雅化为“舲舫”。
舲舫乡位于茶陵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3公里,总面积85平方公里,全乡公路畅通,茶舲公路、茶洮公路穿境而过。现有耕地面积1.53 万亩,其中水田1.42万亩,旱土0.11万亩。辖11个行政村,212个村民小组, 3.2万余人口。现有党支部20个,其中流动支部2个,两新组织1个,党员889名。乡政府机关工作人员36人,其中党政领导11人,主任科员1人,副主任科员1人,退休人员9人。
-----绿色生态之乡。境内群山环绕、形状不一,各具特色,是典型丹霞地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舲舫乡不但有山,而且有水,地处洣水中游,沔水末端,境内河道长19公里,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国家级大Ⅱ型水库洮水水库便坐落于我乡。水库近2000亩的内岛三面环水,山青水秀,跑山鸡、野兔、鸽子等禽畜资源丰富,可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森林氧吧、野营、垂钓、水上娱乐等项目。
-----产业富饶之乡。全乡农田水利设施完备,灌溉科学,防渗设施配套,为乡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舲舫乡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了多个生态特色农业,中洲村葡萄生产基地、祠湾村油茶生产基地、长鸭村的灰鹅养殖基地、塘冲村黑山羊养殖基地、官溪村淡水网箱养鱼基地等,还有正在流转土地的中洲村种养一体的生态休闲园、松江村的生态休闲园,通过乡村特色产业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红色将军之乡。舲舫是全县有名的将军之乡,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培育了谭家述、谭余保、谭善和、李俭珠、周则盛等开国将领。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修缮将军故居作为缅怀革命先辈光辉传统和打造“红色舲舫”的一件大事来抓,待将军故居建成后,不仅是舲舫红色旅游新的景点,宣传的名片,更将成为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的亮点之一。
----和谐平安之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我乡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过多年努力,现已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乡、村、组、户四级联防体系,确保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乡泰民安。今后,乡党委政府将继续完善平安创建工作相关机制,齐抓共管,严防死守,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建设好平安舲舫。
历史沿革:
西汉时期,属茶陵县。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属茶陵州二十二都。
民国时期,分属黄翎乡、洮水乡。
1956年,设舲舫乡。
1958年,并入苏红公社。
1961年,分设舲舫公社。
1984年,复置舲舫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