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妹镇大融村

联合创作 · 2023-09-29 09:34

大融村是从江县丙妹镇的一个村,大融村位于从江县城西北面,海拔205米,村驻地距县城11公里。由于村边江岸大古榕参天,村寨隐蔽其中,由高处向下俯瞰,犹如其中漏出洞口,故名大溶洞。人们誉为“江水环三面,山水紧相连,村江榕荫苒,试洞口朝天”的佳景。然而后人认为“榕”字含义不广,改为“融”字,意味民族团结和睦、融洽,因此更名为“大融”。解放前属于大融乡第一保;解放后仍属大融乡。五六年合作社时建社,命名为“繁华农业生产合作社”;五七年属丙梅片;五八年属丙梅公社,命名为大融生产队;六一年属大融公社,仍称大融生产队;八四年属大融乡,改称大融村名委员会。辖大融、小融、新或、老或、上歹、大歹等6个村寨。自1992年撤并建后,大融村成为丙妹镇西部片区的中心村寨。现在全村是一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368户1768人,是一个纯侗族聚居集村。全村国土面积12.3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5米。全共有耕地面积1763.44亩,其中田1310.44亩,土453亩,人均田面积0.75亩。“321”国道从寨背后越过,都柳江绕寨而过,水陆交通都很便利。大融主产水稻,兼种薯类和棉花、蔬菜、椪柑、密柚等经济作物等。大融村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外出务工也是群众经济来源之一。大融村2006年人均收入1746元。

在2003年之前,大融未通公路,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当时大融村每家每户都有小船,用于生产交通工具;村内有机帆船最多达30艘,机帆船是老百姓出入村进县城的唯一交通工具。2003年,随着321国道的开通,车逐渐取代了船成为群众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大融村内有农用车15辆,面包车3辆。

2005年,丙妹镇结合镇情,制定了“一村一品”的发展道路,大融村作为丙妹镇的工业园区走发展乡镇企业道路。通过镇政府的努力,先后招商引资建成大融砖厂、森大木业公司、贵闽活性碳厂等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大融村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困难,为老百姓增收开辟渠道。

1996年至2003年,大融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发展椪柑种植业。大融村建果园最高达2000多亩,年产椪柑10万吨左右,大融村百姓主要收入来源于椪柑种植业。2003年,由于受黄化病影响,大部分果树被毁,现果园面积仅为400多亩,现老百姓尝试发展密柚、科技杨梅种植。

大融村是侗族聚居村寨,大融村房屋多为砖木结构,一楼用火,二楼住人,牲畜都在房外圈养。老百姓多穿自织自染的“侗布”,着色多为墨青、红青。男子大部分穿对襟布扣短衣,头裹青布头帕,穿抿腰长裤,裤筒宽大。侗族女子服饰上身为对襟无领无扣紧身上衣,衣长过臀。襟边及袖口镶花边,贴胸系菱形胸襟;下装一般穿百褶裙,小腿套布筒或包裹腿。冬春季节,妇女上装为右衽无领夹衣或薄棉衣,襟边、袖口辍花边,袖短页宽,腰间系围腰。妇女发式为盘髻,上所木梳或银簪。

侗族主食大米,尤喜食糯米。节庆日,牛(羊)瘪、红肉、鱼生等菜肴是主菜。副食品种繁多,尤喜酸食,家家有腌桶、腌坛,腌制酸菜、腌肉、腌鱼。每家有一只酸汤坛(罐)煨于火塘边。酸汤用淘米水低温发酵而成,随取随加。煮酸汤菜时加入鱼蓼、木姜籽等香料,味道鲜美,增进食欲。酸汤煮鱼是侗乡一道佳肴。

大融村附近有加榜梯田、占里村、增冲鼓楼、小黄侗寨、小黄侗族、占里侗寨等旅游景点,有从江椪柑、从江香猪、从江田鱼、从江香禾糯、香猪全家福、从江烧田鱼等特产,有侗族琵琶歌、从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鼓楼营造技艺、瑶族医药(药浴疗法)、苗族吃鼓藏、岜沙苗族成人礼等民俗文化。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