厍东关彝族白族苗族乡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0:01

地名由来:清时“改土归流”前为土目奢东辖地,境内有关,名奢东关,为大定府辖地十四关之一,乡由此得名。

2019年12月,厍东关彝族白族苗族乡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纳雍县厍东关乡位于纳雍的东北部,属毕节地区所辖乡,是乌蒙山区一个农业区。地跨北纬26度95分6秒至26度98分20秒,东经105度23分至105度26分之间,与毕节、大方两县毗连,东南与大方县坡脚、猫场接壤,东北与毕节朱昌、岔河相连,西南与维新镇交界,西北与毕节田坝连接。

距毕节行署40公里,离纳雍县城76公里,总面积63.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237亩,其中田957亩,土9180亩,宜林荒山25500亩,森林面积16542亩,其中“3356”工程林地7161.6亩,牧山地19684亩,岩山地3847亩。全乡辖十个行政村,92个村民组,自然村寨村62个,共有3754户157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8人)其中汉族9869人,少数民族5911人,站总人口37%(汉族9869人,苗族870人彝族2194人,穿青等2847人)。

东关,康熙四年前属木椅溪,为奢东、拉支、总抗、摆狸、扒那,与白(马摆)马欲(妈龙)厍舍等土目所统治,康熙四年(1665年)后,为大定府仁育里六甲;民国四年(1915年)为大定县以列猫场区,东关联保,民国23年(1934年)为纳雍县东关联保,民国31年(1942年)为纳雍县维新区东关乡,下设10个保,1949年12月解放后于1950年8月将保划为行政村。1952年10月土改结束后将一村(东关)二村(箐脚)六村(陶营大坡)划为维新区东关乡,五村(大坡、黑砂跨)四村(李子)划为大坡乡,三村(梅花、营脚)划为梅花箐乡,11村(拔那、味作、雄块)为奢沟拔那乡,七村(平子、半坡、羊毛)为董井乡,1956年将大坡,梅花合并为大坡乡,东关乡不变,1958年秋为大坡东关公社。1959年初为维新公社大坡东关两管理区,1961年将大坡、梅花、东关合并为东风公社(即东关),1962年又将东风公社分成东关大坡两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又将东关设为厍东关公社,大坡设为梅花箐公社,1984年又改为东关、梅花等箐公社。1985年初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梅花改为梅花箐苗族彝族自治乡,1992年2月撤区并乡时,将梅花箐、东关乡合并为厍东关彝族白族苗族乡,辖十个行政村,九十二个村民组。最高海拔王箐梁子2217.6米,乡所在地东关村1450米,总溪河1280米。境内地处中亚热带,属温湿季风气候区,季节特征十分明显,高温区、海拔1300米以上,总溪河直达那流域的狭长地带,年平均温度为14.5度,降雨充沛,无霜期较长(平均267天),年总各温大于五千度,有利西瓜,柑结等喜温作物生长,一般地区,海拔1300-1600米的东关、大坡、黑砂跨等地带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3.7度,总积温为4500度至5000度,无霜期为250天,利于玉米、水稻、麦类、红薯、洋芋等农作物的生长。低温区、海拔1600米以上梅花、营脚村年平均气温为11.2度,湿润大、阴雨日数多、冻凝多、无霜期仅222天,年积温为4500度以下,农作物成熟偏迟半月以下,主产玉米、洋芋、荞麦。水稻难以成熟。当梅花山、白岩大山“千里冰封”和一片泥泞之时,然而相距10公里的总溪河干起灰尘,又春委山上还在寒风刺骨之际,则总溪河一带已是春暖花开,桃李争艳之时。

年平均降雨量为1206.7毫米,雨量为217天,日照时为1494.5小时,无霜期年平均达250天,冰雪深为1982年2月9日至10月达15公分,大风一般发生在每年2--3月以至7--8月份,灾害:冬季长凝冻2-3月和7-8月南大风,4-5月份冰雹(反春寒),春旱5-6月暴雨,六月份“洗手干”7-8月的局部洪灾,伏旱以及夏季低温,9-11月份的秋季连阴雨。

据《大定府记载:东关乡山脉来自昆论、孙蜀到滇界及胜坡至东关梅花大山到大方县城,另从毕纳交界塘防大山直达纳雍。山峰有:五箐梁子(因五个小山汇集得名)海拔2217.6米,森林密布,杂草丛生、盛产中药材和野生动物。白岩大山(因土耳白岩居住得名),海拔2120米,北麓属毕节,南麓属纳雍,1958年国家在山上撒播造林,毕节人民政府在山上建立林场,营脚村人民借以草木茂盛的天然伏势,发展畜牧业。兔儿丫口(因兔常往得名)海拔2045.6米。塘防大山(清代设卡保卫治安得名)海拔1980米,山上冷风飕飕,寒气逼人,日晒时长,似如烈火,冬天积雪早,似如银光多逢“端阳节”各族人民在此载歌载舞,欢度传统节日,形势险要为岳家必争之地,历代均有武装战斗于此。中寨营又名朱家大山,海拔1979米,当地人民为免战争为害,在此防御,故称“营”。龙井梁子海拔1689米,张家营海拔1511米,妈聋箐海拔1684米,连成一片,各姓争已,现有营墙残存。石笋,位于署砂跨村海拔1419米,山着洛角一石柱,高数丈,形如春笋而得名,是当年红军驻进的地方。

总溪河,因水西总机安文思居住而为总机河总已河;又因多条支流汇集而为总溪河。最大洪峰流量为1931年2560立方米每秒,淹至杜少华属前院坝,猴场街全部淹殁。河流碗蜒曲折,两岸青山环绕,山有望入云,猿鸣鸟啼,穴洞成群,风景伏良,令人心旷神怡,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十大风景区之一,开放旅游事业,迎接中外客人。地形险要,河上万寿桥为成都军区重点保护桥梁之一,河下梯子岩,在1935年4月16日红九军团在此战斗,突出重围进入纳雍。1936年2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于总溪河河坝上进行大会师,踏上新的征途,此河乃古今兵家必争之地。

家井有:中厂、山脚、梅花、木楼、风包山、王家寨、狸体、标水岩、凉水井、鸡心包等十个龙井。

塘库有:麻柳塘、香樟塘、王家寨三个水塘。

石水缸:位于东关村凉水井村民组,距公路三百余米,“五虎会师”(五个山头)之中,三条沟渠会合处,中沟从百米高的空中流下,三起三叠,倾泻奔腾,令人壮观。

万寿桥:总溪河上空,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桥长56米,宽8.5米,高25米,跨度21米,载重15吨。

毕纳路于1958年3月5日通车,途经箐脚、东关、陶营三个村约6公里。1974年毕节田坝-东关乡公路,途经长坡村4.5公里。此外,箐脚至营脚村9公里,从鬼打弯经大坡至梅花7公里,从鬼打弯经新街到白泥梅花17公里,猴场至蔡家寨3公里,计40公里,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东关有丰富的地下宝藏,金、银、铁、锌、高岭土、莹石、硫磺等矿产资源。陶营的砖瓦驰名毕纳两县。六个村的无烟煤矿星罗棋布。从解放前的营脚个体分厂,收入难以谋生的情况下,而今总产值达528万元。

随着科技兴农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递增,总产量达到3524720公斤。畜牧业有牛1570头,马198匹,生猪存栏4979头。

文教卫生、广播、体育等事业也有大的发展,学校从解放前的营脚、东关二所学校,学生不足百人的情况下,发展到今天的东关、猛然场、梅花四所公办学校,教职员工275人,学生达1838人。民办12所,教师41人,学生1074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医院有公办1所,医生8名,民办医生10人,保健员18名。影院2个,电视差转台一座,4个村有电视机200台,广播站1个。

厍东关乡下辖村民委员会

(共计10个)

东关、箐脚、梅花、下厂、白泥、大坡、李子、陶营、黑沙垮、长坡

历史沿革:

清康熙四年(1665年),为大定府仁育里六甲。

民国四年(1915年),为大方县猫场区东关联保。

民国三十年(1941年),成立纳雍县时划归纳雍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纳雍县维新区厍东关乡。

1958年秋,改东关公社。

1981年,更名厍东关公社。

1984年,改厍东关乡。

1992年2月,梅花箐、厍东关乡合并为厍东关彝族苗族白族乡。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