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镇
地名由来:明宣德三年(1428)为沈丘县治所在地,1950年县治迁往槐店,1962年7月因此地为旧的县治驻地,故更名老城。
老城镇是沈丘县老县城所在地。全镇总面积49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101个自然村,252个村民小组,47800亩地,62326口人,其中,非农人口9356人,回汉杂居。
老城镇历史悠久,境内的乳香台,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自明弘治十年(1497年)到1950年长期为沈丘县治所。该镇地理位置优越,自古有“两省通衢,三县要塞”之称。乃兵家必争之地。省道商临公路与省道217线交汇于此,交通发达便利。
解放前,老城镇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工业方面,现有镇办企业15家,股份制企业32家,个体企业966家,从业人员13000人,形成了酿酒、造纸、印刷、皮革、制鞋、机械、建材、食品、农药、油墨等工业门类。各类专业村达到40多个。沈丘县鞋厂、环翔皮业、兆丰酒厂是该镇三大龙头企业。东北办事处是闻名全国的印刷专业区域,已形成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各种印刷机械拥有量达3000余部,从业人员10000余人,从低中高档印刷到彩印,胶印共180多个品种,门类齐全,购销人员遍及全国。农业方面,历届党委、政府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粮经比例达到6:4,形成了以阮庄为中心的西瓜、果树生产区域;以程庄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生产区域;以李仙庄为中心的花生生产区域。1996年9月,被周口地区评为综合经济实力三十强乡镇,1994年、1996年荣获周口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镇”、“强乡镇”称号,连续6年获县发展乡镇企业六强乡镇称号,1999年,荣获全省“农话发展50强乡镇”,电话拥有量位居全市乡镇之首。2001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320万元,乡镇企业完成产值3.168亿元,销售收入完成2.96亿元,实现利润298万元,税收总额217.3万元,农业总产值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元,工农业总产值4.16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56亿元。
历史沿革:
1949年6月为城关区。
1956年8月为城关区。
1958年5月为城关乡,9月为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改为城关区。
1962年7月改名为老城区。
1965年为老城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老城镇,属沈丘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