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
地名由来:原处伊顺招末端的交通要塞,习惯称之“大通”,有四通八达之意。后当地人取“通”之谐音“同”,“大通”渐渐变为“大同”。寓大同区人民同心、同德、同建美好家园之意。
一、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大同镇是大同区八个乡镇之一,系大同区政府所在地。大同镇地处松嫩平原中西部,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53,954亩。
[人口与行政区]大同镇辖6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01年底全镇人口达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
[交通通迅状况]大同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萨大、大肇、明沈、同昌等4条主干路穿镇而过,油田专用公路四通八达。通迅装机总量达2万门,全镇电话入户率达90%。
[资源]大同镇素有“地下出油,地上产粮之称,地下油藏丰富,地上不仅能够产粮,而且能够产蔬。近几年大同镇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红干椒产业发展迅速。
二、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同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人才优势,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向强镇富民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同镇真正成为了大同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同镇是全区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面积达15,000亩,品种20多个。作为大同镇重点品业的蔬菜生产,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全镇发展各类棚室940栋,其中“43”型温室85栋,全镇瓜菜总产量达4.5万吨,创产值2800万元。经过努力大同镇在蔬菜生产上不但面积有了突破,而且品种不断更新,效益连年递增。如今大同镇不但生产露地菜,还利用温室生产食用菌、油桃、礼品西瓜等。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地都在开发新品种,新项目,争取更大效益。在这方面大同镇走在了全区前列。2000年大同镇引种了红干椒品种,取得了较好效果,农民反响较好。经过两年发展,大同镇红干椒面积现已发展到2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37%。红干椒品业的发展,为大同镇的结构调整指明了道路,也为大同镇的农民带来了实惠。2001年红干椒种植户亩收入均在400元以上,是玉米的5倍左右。2002年大同镇又招商引资建成了大庆绿友天然绿色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大同镇向东北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又迈近了一步。
大庆绿友天然色素厂落户大同镇,为大同镇带来了无限商机,全国最大的红色素提练厂和全区3万亩的红干椒面积,吸引各地客商纷纷而至,这将带动大同镇商业,饮食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历史沿革:
清末放荒招垦,隶属肇州厅管辖。
1912年划定城基。
东北沦陷后,初隶联合第四保。
1939年设大同街。
1946年2月,隶属第五区。
1951年12月,设置大同镇。
1956年4月改由县直辖。
1958年9月,成立大庆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改称大同公社,隶属大庆区管辖。
1960年5月划归安达市管辖,更名为新兴镇。
1965年5月,撤销大庆区,恢复大同镇名称,划归安达县管辖。
1978年4月,将大同镇划归安达市(大庆)管辖,隶属大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