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镇
地名由来:因其政府机关所在地名称叫王集,且该集镇王姓人家居多,故名。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王集镇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王集镇位于汉江中下游的宜城市东北部,汉江自境内而过,东听编钟乐,西抒三峡情,南观荆州城,北读隆中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王集镇是一个双向体制单位,又称王集农场,直隶湖北省农垦局,全镇人口4万多人,版图面积147平方公里,耕地9.8万亩,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年优质高产油料复种面积13万多亩,其中优质花生6万多亩,油菜6万亩,芝麻近万亩,是湖北省最大的油料生产基地,1999年被湖北省政府评为“全省油料生产第一镇”,也是鄂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料交易集散地,2000年被襄樊市评为“十强商品基地”。
王集镇交通便利,距襄樊市40公里,距宜城市20公里,已向国家报批的省道宜东路(宜城—襄阳东津)自境内穿过,沿着有两中心城镇——李街和王集。距省道随南路10公里,距宜城火车站32公里。王集镇汉江东岸的章嘴货运码头南进长江主体航道,北抵襄樊市货运港。镇内电网设施齐备,拥有高压变电容量8500KVA,通讯快捷,现已建成3500门程控电话系统,有两座移动电话信号塔。
王集镇人杰地灵,代有人出,古有名人贤士王万方,近有一代娇子王全国,镇内有两外国家重点道教圣地——鹿门寺和庞居寺洞。张自忠将军殉国的第北山也在王集镇境内,王集街处该旅游线的中心位置。
二十一世纪,王集镇全面对外开放,寻求合作商机,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合作,观光旅游,携手并进,共创伟业。
历史沿革:
早在明清时王集就形成了集镇。
据有关资料表明,明清时其分属襄阳县和宜城县管辖。
民国时期(1912-1949),有一部分保甲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有一部分属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
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的有5个保43个甲,属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的有8个保63个甲。
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均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
1945年3月,原来属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的8个保63个甲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原来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的5个保43个甲仍旧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
1947年5月,王集地区解放,属襄枣宜县南营区。
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下辖16个乡。
1956年2月农业合作化时,属宜城县南营区,为王集乡和李街乡。
1958年9月为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王集管理区、李街管理区和前进管理区。
1961年2月,恢复区的建制,为宜城县南营区王集公社和李街公社。
1968年5月为宜城县第七区爱国公社和群力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4年2月撤区并社,为宜城县王集公社。
1979年2月撤社建场,为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王集分场、李街分场和响水分场。
1982年2月,新街农场撤销,为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
1984年撤社建乡,为宜城县王集乡(农场)。
1988年2月撤乡建镇,为宜城县王集镇(农场)。
1994年6月撤县建市,为宜城市王集镇(农场)。
2012年2月,成立社区,王集镇在原来16个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个社区,即王集社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