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通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5 19:59

地名由来:因处于穆棱河谷开阔地带,四处沟谷众多,进出四通八达。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八面通镇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黑龙江省穆棱市八面通镇位于牡丹江、鸡西、绥芬河三市金三角的腹地,毗邻俄罗斯,是穆棱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200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5个居委,人口6.8万,耕地面积5.7万亩。

八面通镇自然资源丰富,出产页岩陶粒、玄武岩、白粘土、煤炭、黄豆、绿色优质水稻、木材、矿泉水、山野菜等十几种物产,还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镇域经济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强劲,先后建起了煤矿、陶粒厂、岩棉厂、木制品深加工等企业。全镇工农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鸡马公路、绥满公路、城鸡铁路及直通俄罗斯的铁路为这里构筑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电话、电传可直通全国及195个国家和地区,电脑网络与世界联网。

为进一步发展镇域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镇党委、镇政府本着利益引导、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原则,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向海内外客商招标。

八面通镇人民真诚地欢迎您前来观光考察、洽谈生意、投资兴业,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

历史沿革:

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

清光绪九年(1883),开始放荒垦殖,从宁古塔通往蜂蜜山驿道于境内设清茶馆、亮子河驿站。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东铁路通车后,垦民日增,沿穆棱河北下,开垦新荒日渐增多。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属绥芬厅穆棱河分防知事管辖。

清宣统元年(1909),隶属穆棱县管辖。

1912年八面通始放街基,兴建村落,隶属第一警察区。

1914年增设第二警察区。

1921年划为第三区。

1923年改称八面通镇。

1930年4月,穆棱县政府由兴源镇迁至八面通镇,设置第一区。

1933年设八面通保。

1938年初改称八面通街,同年10月伪县公署移驻穆棱街。

1939年1月,改称八面通村。

1946年4月,设置八面通区。

1947年1月5日,划归北穆棱县管辖,为县政府驻地。

同年10月,并入穆棱县,为穆棱县政府驻地,设置八面通区。

1949年2月改为第一区。

1956年3月,撤区划乡,设置八面通镇和清和乡。

1958年9月,八面通镇与清和、河西、普兴3个乡合并成立八面通人民公社。

1960年4月,划出13个管理区组建黄金人民公社(后改为河西公社)。

1980年9月撤销公社,设立八面通镇。

名称沿用至今。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