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河乡柑树垭村

联合创作 · 2023-10-02 20:04

2022年3月,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柑树垭村为2022年度湖北省生态村。

柑树垭村位于太阳河村东南部,东与白杨镇、金峰山村连界,西与龙凤镇相邻,南与龙凤镇接壤,北与茅湖淌村毗邻,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与乡集镇公路距离27公里,村辖龙潭湾、楠木桥、揸口石、王大沟、柿子坪、柑树垭、鲜鱼溪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柑树垭。2013年全村622户,1966人,劳动力1375人,有耕地面积3725亩,其中水田565亩,人均耕地1.9亩,有林地16443亩,人均林地8.36亩,境内村民多由“湖广填四川”时迁徙而来的汉族、土家族杂居地。

柑树垭原名“干树桠”传说在垭口处生长着一根大古树,此树叶小不绿,远看像根“干树”故名,2002年合村并组时取名柑树垭。

柑树垭村在民国时期汇水部分和楠木桥属杉木团防第五保管辖,柿子坪、王大沟、揸口石属杉木团防第六保,龙潭湾、欧家湾属龙马团防第六保管辖,柑树垭、鲜鱼溪属茅湖团防管辖;1927年恩施县第四区在柑树垭设“干树联保办公室”;1937年废联保,柑树垭与茅湖淌为“干茅乡”;1949年10月,干树垭为太阳乡第五保;1950年境内成立干树、找龙、汇水、楠木农协会;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后,成立柑树、找龙、汇水、楠木乡;1953年找龙、楠木、汇水部分划入杉木区,部分划入太阳区柑树乡;1954年撤杉木区、找龙、汇水、楠木划回太阳区,为柑树乡;1956年太阳区与白杨区合并为白杨区时,干树乡与金峰乡合并为干树乡,楠木乡的一半合并到找龙乡,另一半合并到汇水乡,干树乡辖三星、金星社、河心、红星,找龙乡辖找龙、楠木社、汇水乡辖建星、卫星社;1958年10月太阳区撤销建立太阳人民公社,干树乡改为干树大队;1959年改为干树管理区;1961年太阳公社改为太阳区,改为干树公社,辖建星、卫星、三星、同心、河心、红星、金星7个大队;1966年6月河心与红星合并为合心大队,后改为红星大队,建星与卫星合并为汇合大队;1966年10月汇合改汇河,三星改群力,同心改前锋,合心改先锋大队;1981年群力改名干树垭,前锋改柿子坪,先锋改马鹿池,金星改金峰大队;1984年6月由大队改为村,楠木改楠木桥,汇河改汇水,金峰改金峰山;2002年合村并组,汇水1.2.3.4组划入茅湖淌村,干树垭、汇水、楠木桥、柿子坪合并为柑树垭村,辖龙潭湾、楠木桥、揸口石、王大沟、柿子坪、鲜鱼溪7个村民小组。

境内山峰起伏不大,岭谷交错不深,地势较平缓,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太阳河乡低山村,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红薯,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油菜、苎麻。自古以来是太阳河桐油、木梓油的主要产地;主要矿藏为煤炭,但储量不大;主要用材林有马尾松、刺杉、柳杉、椿树、刺楸等,薪炭林蓄积量不大。

境内有芭蕉湾河、汇水河经找龙坝汇入带河,流量小但较稳定。

境内有一条从青树子村向家垭口至柑树垭通村水泥路,里程21公里,一条从柑树垭通往龙凤镇杉木坝的村级公路,里程9公里,村委会与各组均通公路。

2013年粮食作物复种面积7.39亩,粮食总产量1684.7吨,人平粮食857公斤,经济作物复种面积3030亩,其中油料作物面积1252亩,产量123.9吨。生猪出栏5724头,牛197头,山羊909只,活鸡14569羽,农村经济总收入1454万元,农民人均所得4323元。

信息来源:恩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柑树垭村附近有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梭布垭石林、恩施土家女儿城、恩施龙鳞宫、龙麟宫等旅游景点,有板桥党参、恩施玉露、恩施青钱柳、恩施马铃薯、恩施紫油厚朴、恩施黑猪肉等特产,有撒尔嗬、恩施傩戏、恩施板凳龙、太阳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灯戏等民俗文化。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