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路乡

联合创作 · 2023-10-10 14:43

地名由来:因境内主要街道沿武陵山溪流东西延伸,踞武宁至通湖北省阳新的古大路得名。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横路乡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横路乡位于长江以南,武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51061,北纬291251,距县城32公里,九江108公里,南昌160公里,武汉180公里。

民国28年(公元1939年)7月,全国划分为五个时区,即中原时区、陇蜀时区、西藏时区、昆明时区和长白时区,横路属中原时区。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各地一律暂定以陇蜀区时间(即重庆时间)为标准,解放后以北京时间为标准。

第一章 四邻相依

东与鲁溪接壤;南隔南皋山与宋溪交界;西与伊山隔山相连;北与泉口为邻。自横路集镇东至港北刘锅9公里,与鲁溪镇三湾交界;东北至港北村梅垄7公里,隔梅岩山与鲁溪镇梅颜交界;南至南坑村杨家7公里,隔南皋山与宋溪南皋交界;西至新溪村黄鹰铺4公里,隔回头山与宋溪、伊山交界;西北至白杨村新坑垄8公里,隔坳下颈山与泉口芭蕉交界;北至上富村甑背潭7公里,与泉口金水交界。

第二章 土地面积

东西直径为16公里,南北直径为8.2公里,土地总面积141平方公里,折合约211500市亩。其中:

耕地11.6平方公里,折合约17344.6亩,占总面积8.2%;山场114.5平方公里,折合约171768.3亩,占总面积81.2%;水域8.5平方公里,折合约12825.3亩,占总面积6%;住宅3.2平方公里,折合约4865.1亩,占总面积2.3%;公路0.8平方公里,折合约1131.3亩,占总面积0.6%;其它2.4平方公里,折合约3565.4亩,占总面积1.7%;

第三章 土壤概貌

横路乡土壤,山区以黄壤为主,丘陵地带以红壤为主,在高山地区,大部分是石灰岩或者变质岩的地区。山坡多为棕壤,山间盆地由于地下水位高,多为潜育性水稻土壤。高照地带多为石灰岩红壤,肥力较高,沿河多为冲击土壤。

全乡土壤,因受地形地貌和母质的影响,而显示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在中低丘上的主要土壤是红壤,由于受母岩性质差异的影响,在丘陵地带也常见发育幼年的紫色土,红壤性土,石灰土等。我乡冲积平原和丘陵等地,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在水耕熟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全乡的主要耕作土壤——水稻土。各类土壤的分布,与我乡构造地貌和母质类型的差异基本一致,显示出层状分布规律,反映出了山区丘陵土壤分布特点。

红军三打横路镇战斗旧址

红军三打横路镇战斗旧址位于九江市武宁县横路乡横路集镇。1931年保护范围:文物自身外墙向东最短延伸距离1.7米,向南延伸3.8米,向北延伸2米,向西自大门向外延伸2米,其余部分齐滴水线.面积

历史沿革:

横路早在唐代时期编属升仁乡所辖,清同治十二年(1873)县志卷二附乡市载:横路市在升仁乡十六都,这里的市指商贸集中区,说明在当时即为乡村街市商贸集镇;直至1929年。

1930年,武宁县设置五个区公所,横路为第五区公所;1935年改为联保第五区;1948年改称横路乡;1949年6月至1958年9月,横路一直为区建置;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后,横路改称乡人委(公社);1961年10月,撤乡并区,横路公社属路口区管辖;1968年成立横路公社和株林公社;1969年4月横路与株林两公社合并又并入路口公社;1972年2月,撤销区建制,横路从路口公社分出成立横路公社;1984年5月,国家实行机构体制大改革,撤社设乡,成立横路乡人民政府,地名沿用至今。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