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镇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0:54

地名由来:鸡足山镇因地处鸡足山脚得名。

2022年12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评定鸡足山镇为2022年云南省绿美乡镇。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鸡足山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鸡足山镇地处大理州宾川县西北角的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鸡足山脚下,在东经100°17′~100°31′和北纬25°49′~25°59′之间,距县城32公里。东与金牛镇相连,西与大理洱海隔山相望,南和大营镇相接,北与鹤庆县毗邻接壤,东北和力角镇相交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818.6米,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雨量932毫米。

鸡足山镇前身是炼洞乡,为满足鸡足山旅游业发展的需要,1999年3月29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复〔1999〕19号文件正式批准撤销炼洞乡设立鸡足山镇。全镇总面积315.77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白、傈僳等10个民族,辖8个村委会,85个自然村,9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738人,其中农业人口24220人,耕地面积23994亩,人口密度78人/平方公里,在总人口中,白族占45.3%,镇政府所在地沙址行政村占98.5%。境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既有牛沙公路和岩花公路纵贯全境,更有康盒路、宾邓路衔接大理和丽江所形成的旅游交通大环线;既有食用价值很高的小白草乌、附子、冷菌、鸡枞等特产,还盛产山桃、杏、白木瓜、板栗、泡核桃、杨梅、柑桔、葡萄、枇杷等。

撤乡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立足镇情,抢抓机遇,紧紧围绕“把鸡足山镇建设成为集中国佛教文化特色和白族民居丰富文化内涵为一体的中国佛教名山第一镇”的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战略,精心培植烤烟、旅游、亚麻三大支柱产业,先后兴办起了南诏御酒实业总公司、鸡足山地方产品开发公司、鸡足山生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鸡足山明泉有限责任公司、利民建材厂、佛都神骑有限公司、华御亚麻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非公企业,发展了数十家“农家乐”旅游户及500多家个体工商户,新建立了三个科学养畜示范基地。同时,依托鸡足山一千多年的佛教文化和白族民居建筑艺术,以高起点、上档次、有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聘请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作了《鸡足山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富有“青瓦、白墙、水彩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两院落、溪水绕房走”的白族民居建筑特色的小城镇,使城市服务功能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全镇经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明显提高。

鸡足山

鸡足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中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景点、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

历史沿革:

1950年,称炼钟乡,为鸡山区炼洞分区。

1951年,属第三区名炼洞、沙址行政村。

1952年,属第三区名炼洞、沙址乡。

1958年,属大营公社,名炼洞、沙址,甸头管理区。

1961年,称炼洞公社,驻地官宅村。

1962年,属牛井区。

1966年,称红旗公社(区级)。

1976年,称炼洞公社。

1984年,称炼洞乡。

1999年3月,撤炼洞乡建鸡足山镇,并将原属大营乡所辖的上沧、白荡坪、江股、关李4村民委员会划归鸡足山镇。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