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

联合创作 · 2023-09-16 07:41

地名由来:因位于襄阳古城,故名。

襄阳古城墙

襄阳古城

襄阳古城

古城街道办事处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下辖的一个镇级别街道办事处。是由原明昭街道办事处和王府街道办事处合并而成,新的古城街道办事处政府驻地原明昭街道办事事处,下辖15个社区,户籍人口77921人,版图面积3.59平方公里。

古城街道办事处下辖:杨家花园、马王庙、卉木林、明昭台、新街、中山巷、荆州街、大北门、民主路、痛冯家巷、红花园、西街、王府口、仲宣楼、红影壁等十五个社区。

绿影壁

绿影壁在襄阳市襄阳城东南隅。因全用青绿色石料刻砌而成,故名。明正统元年(1436年)襄王朱瞻墡,自长沙徙封是邑,营造宫室,此壁就是当年王府门前的照壁。崇祯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毁,唯

仲宣楼

襄阳的仲宣楼在东南角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在襄阳15年未被重用,郁郁不得志,一腔愤懑化为《登楼赋》这一千古绝唱。襄

昭明台

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阳标志性建筑。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根据历史记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1990年在考证昭明台100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重建昭明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同为襄阳府城、襄阳县城;清宣统年间(1908-1912),名第一区(自治局驻襄阳城),属襄阳县。

1912年,沿用清制,名称、归属不变;1920年,名一区(区团防局驻襄阳城),归属不变;1930年,名第一区(区公所驻襄阳城),归属不变;1936年,名第一区(区署驻襄阳城),归属不变;1941年,名昭明镇,归属不变。

1949年1月,名襄城区(区级)爱国民主政府,辖襄阳城、周边部分农村、城南真武山等,属桐柏区行署襄樊市爱国民主政府,同年5月,名襄城区(一区)爱国民主政府,属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同年10月,名襄城区(一区)政府,辖东大街、东长街、西大街、西老街、延南街、延北街、延中街、荆州街、胜利街等9个街公所,庞公、观音、杨河、刘河、中心、檀(谭)溪等6个乡政府,属襄阳县;1950年5月,名襄城办事处,庞公、观音、杨河、刘河、中心、檀(谭)溪等6乡划出,属襄樊市(县级);1953年8月,襄阳县欧庙区夏庙片(乡)庞公、观音、杨河、刘河、中心,泥嘴区檀(谭)溪等6乡划入,名称、归属不变;1954年3月,杨河、刘河、中心等3乡合并为河心乡,同年6月,名第一办事处,归属不变;1955年11月,庞公、观音、河心、檀(谭)溪等4乡,真武山、郑家山、黑虎庙山、钓鱼凹、虎头山、羊祜山、华山等丘陵(农户与耕地)划出,名称、归属不变;1956年8月,名襄城街道办事处,归属不变;1958年8月,襄阳城周边方家园、散家园、王家庄、田家堰、响水洞、郑家园、成家园等(农户与耕地)划出,辖襄阳城区、城外东门街、东门小街、建锦路、闸口路等,名称、归属不变;1960年6月,名襄城公社,归属不变;1968年9月,名襄城公社革委会,归属不变;1979年6月,名称不变,属襄樊市(省直辖);1980年7月,名襄城街道办事处,归属不变;1981年3月,名襄阳城街道办事处,归属不变;1983年8月,名称不变,属襄樊市(地级);1984年1月,襄阳城街道办事处撤销,庞公公社四季青大队,檀溪大队第一至第六生产队划入,分设东街、南街、中街、北街、红花园、闸口、西街、老龙堤、胜丰路、荆州街、四季青、檀溪、落轿、宏伟、新村、青山等16个居委会,属襄樊市襄城区(县级)街道办公室;1996年5月,设立昭明街道,辖北街、中街、荆州街、四季青4个社区居委会,属襄樊市襄城区(系襄城、樊东、樊西、郊区撤并所设,县级);2010年12月,名称不变,属襄阳市襄城区;2013年12月,昭明街道撤销,设立古城街道,所辖苏家园、闸口、建锦、东门、四季青等5个社区划出,原王府街道民主路、冯家巷、红花园、西街、王府口、仲宣楼、绿影壁等7个社区划入,归属不变;2020年12月社区规模调整优化后大北门社区被拆分到中山巷社区和荆州街社区,大北门社区撤销,调整后古城街道下辖14个社区,名称、归属不变,延续至今。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