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坡头镇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2:35

地名由来:相传唐初在一湫池旁的坡头上建村,故名湫坡头。

2021年11月,湫坡头镇被命名为首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

旬邑县湫坡头镇位于县城的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临旬邑县职田镇,南接旬邑县太村镇,西与彬县新民镇相邻,北和旬邑县底庙镇、甘肃省正宁县相望,全镇地势呈东西走向,长约20公里。全镇共辖19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7925户,25660口人,总面积8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37383亩,其中果园面积15030亩。2004年底,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100万元,粮食总产达到10150吨,财政收入283.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6元。湫坡头镇政府位于全镇中心位置,镇区面积4、8平方公里,居民815 户,6500口人。全镇非农业人口4946人。

一、自然条件良好。湫坡头镇交通极为便利,211国道从湫坡头镇穿境而过,有14个村沿公路居住,易于接受周围经济辐射和带动。湫坡头镇地处渭北旱原,镇区内沟坡、川道、高原相结合,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 ℃,最高气温36.3 ℃,最低气温-24.3 ℃,年平均降水量为550mm。

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湫坡头镇是个文化古镇。著名的陕北公学(中国人 民大学的前身)于1937年在该镇看花宫村创建,当年学校的遗迹还清晰可见;群众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民间剪纸、刺绣远近闻名,民间的锁呐别有一番特色,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

三、城镇建设发展迅猛。

近年来,全镇小城镇建设按照“临街依街,依路傍路,逐步扩建,加快三产,活跃商贸”的指导思想,按照城镇一体化标准,统一规划,重点建设,严格管理的原则,以解决镇区脏乱差现象严重为突破口,实行建管并重,加强综合整治,提高了城镇档次,增强了品位。一是抓宣传,强化意识。采取多种形式从宣传教育入手,以整治环境为突破口,强化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意识,治理了脏乱差,实现了净化。二是抓整治,拆旧建新。下茬立势,彻底清除乱搭乱建100多处,拆除旧房80余间,新建120间。同时辐射带动了湫坡街新村建设,现已新建居住民宅64户,整修街道1200米,并实现了路面的硬化。三是抓集贸,规范市场。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畜牧交易区、建材区、蔬菜区、饮食区、服饰区等专业市场,彻底改变了过去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的现象。四是抓基础,改善设施。镇政府想尽千方百计共投资32万元,投劳2.6万个解决了街道排水沟修砌,盖板覆盖,街区主干道和道沿硬化、绿化、美化等问题。

旬邑陕北公学旧址

陕北公学旧址,位于湫坡头镇看花宫村,现存窑洞140多孔、房屋70间,包括李维汉、成仿吾旧居以及当年的校部、图书馆、供给科、维修科、豆腐房、学员教室和宿舍。1938年7月,陕北公学在旬邑县看花

历史沿革:

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复立三水县时,全县设有5镇16里。

湫坡头分属椒村里、北宫里。

清代,椒村里辖今湫坡头下部塬区及底庙各村;北宫里辖今湫坡头上部塬区及职田以下部分地区。

民国初,全县划为中、东、南、北、西5区,湫坡头乡隶属北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建立革命根据地。

湫坡头区隶属新正县,为第四区,区公署驻湫坡头村。

下设第一乡(看花宫)、第二乡(坪坊)、第三乡(北崖头)、第四乡(椒村)、第五乡(甘家店)。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推行保甲制。

北区划为太峪、底庙、太平3联保。

联保下设保,保下设甲。

联保设主任,保、甲置保、甲长。

看花宫、散集属职田联保3保,保公所设在看花宫。

其他各村属太平联保。

1950年,店子区辖看花宫、坪坊、椒村、甘家店等4乡,区公署驻甘家店村。

1956年,撤区并乡,店子区合并为两个乡,上片为湫坡头乡、下片为甘家店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湫坡头乡、甘家店乡合并设立和平人民公社。

机关驻地湫坡头村。

1959年,栒邑县并入彬县,和平人民公社并入职田人民公社。

后设置湫坡头管理区。

1961年,栒邑县制恢复后,设立湫坡头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政社分设时,设立湫坡头乡人民政府。

1998年2月,更名湫坡头镇人民政府。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