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柘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5 01:50

地名由来:镇名因政府驻地金竹而得名,“金竹”则源于一则美丽的传说。“金竹”为传说中皇子金宝和村姑竹如两人名字各取一字而成。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厅认定大柘镇为浙江省革命老区乡镇(街道)。

2020年11月,大柘镇被确定为2020年度丽水市红色示范乡镇(街道)。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大柘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1949年解放初沿用大柘乡名,属大柘区。1951年大柘乡分为大柘、旦田两乡。1956年旦田两乡并入,岩下乡的车床、前山、东坑划入,称大柘乡,县直属。1958年大柘乡的王曹划给石练乡,大柘分为光明公社的大柘、大田、上旦3管理区。1959年光明公社改称大柘公社。1961年管理区称公社,公社称区。大柘管理区改称大柘公社;大田、上旦两管理区合并称大田公社,均属大柘区。1983年政社分开,大柘公社改称大柘乡,县直属。1987年9月建镇。

经济发展:大柘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是遂昌县西部四镇六乡通往外界的必径之地,大柘不仅是全镇的重点产粮镇之一,而且在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以茶叶、农副产品及畜牧业等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农村经济结构格局,更是个茶业重镇,2004年茶园面积达15035亩,茶叶产值5262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021万元,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258万元,比2003年增17.9%,实现销售收入8772万元,投入技改资金560万元。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到2003年底,全镇共有餐饮业15家、拖拉机运输业145家、商品批发贸易业200余家,其他服务业98家。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9258万元,农业总产值755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89,位居全县第一。社会发展:大柘镇的各项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事业从1919年创办大柘第一座学堂“遂昌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得到拨乱反正,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1984年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的历史任务,1996年通过了“两基”评估验收,1998年被评为丽水地区“教育强镇”,2003年被评为省级“教育强镇”。卫生保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2年,建造了占地2552平方米花园式的门诊大楼,有医务人员27人,开展了社区服务,为大柘镇建立健康档案6000余份。2003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镇收缴保险金21.7642万元,农民参保率81.6%。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电话装机已达2400多部。1993年改镇区至北山的机耕路为四级公路,接三仁乡坑口至丁口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2003年至2004年实施康庄工程,对塘根、白麻、大垵、培坞、横源、镇区至北山等公路进行拓宽硬化。

中共遂昌支部旧址

中共遂昌支部旧址(泉湖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原是遂昌县第二高等小学的旧址,经过修缮,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但它真实地记录了当年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受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的影响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明洪武十四年(1381)属保义乡二十三都。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属西乡二十三都、二十四都;宣统三年(1911)属保智区。

1928年6月为楼川联合村,属内桃源区。

1930年4月属金叶、楼川乡。

1934年12月,金叶、楼川2乡合并改称金楼乡,属第四区。

1949年5月解放初沿用金楼乡名,仍属湖山区。

1951年金楼乡分为金叶、楼川两个乡。

1954年金叶乡的箍桶坵划归里高乡。

1956年金叶乡的岱岭等2个行政村华归里高乡,楼川乡的塘垵行政村划归湖山乡,金叶、楼川2乡合并改称金叶乡。

1958年11月称五星公社金叶、楼川2管理区。

1959年2月称湖山公社金叶、楼川2管理区。

1961年亦溪、长树源、半山、蜈蚣舍大队划归里高公社,金叶、楼川2管理区合并称金叶公社,属湖山区。

1981年湖山区更名为金竹区,金叶公社更名为金竹公社。

1983年4月将古楼、三星、安山、官坞、岭胜、发展6个大队析出建置古楼公社。

1984年1月金竹公社改称金竹乡,属金竹区。

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古楼乡及梭溪乡的王村、塘岭头、梭溪、银坑、官坊、兰蓬、大西坞、交塘8个村并入,称金竹镇,县直属。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