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县

联合创作 · 2023-09-14

地名由来:隋朝时,因境内有长杨溪(今南溪)而设长杨县。唐朝建立后,忌讳隋朝的杨姓,改称长阳县。

长阳清江画廊

长阳清江画廊

长阳清江画廊

长阳清江画廊

长阳清江画廊

2022年3月,长阳县被确定为2021年湖北省茶叶主产区。

2022年3月,长阳县被命名(确认)为2021年湖北省卫生城市(县城、乡镇)。

2021年11月,长阳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区)。

2021年10月,长阳县上榜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

2021年9月,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长阳县榜上有名。

2021年8月,长阳县被推荐为2021年湖北省绿色种养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市、区)。

2021年6月,长阳县入选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名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长阳县人口数量为33.69万人,位列宜昌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湖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7位。

+查看更多长阳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地跨东经110°21至111°21、北纬30°12至30°46。县域面积342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46个行政村,908个村民小组,14个社区,125个社区网格,户籍人口38万,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65%。东邻宜都,南交五峰,西毗恩施巴东,北接秭归和宜昌市。距省会武汉320多公里、三峡机场32公里、长江水运码头红花套28公里。318国道、沪渝高速、宜万铁路、清江纵贯全境。

历史文化悠久灿烂。长阳自古就有“佷阳古地、夷水名疆”之称,是著名的清江生物群、“长阳人”遗址、“香炉石”考古发现地和中国土家族发源地。西汉初期,长阳首置佷山县,正式设立县制;隋开皇八年(588年)定名为长阳县;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929年7月,由贺龙元帅亲自策划、以土家族为主体、以军为建制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在长阳诞生。土家文化灿烂,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成为土家文化“三件宝”,撒叶儿嗬、长阳山歌、都镇湾故事、薅草锣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自然风光秀美宜人。“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长阳地跨北纬30度,属亚热带大陆性夏热潮湿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四季分明、山青水绿、宜人宜居的秀美环境,素有“山水博物院、文化大观园”之称。全县拥有国家5A级景区1家(清江画廊),4A级景区2家(清江方山、卓尔木桥溪景区),3A级景区4家(中武当天柱山、麻池古寨、向王寨、鲟龙生态园),国家级甲级民宿1家(清舍)。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3.25%以上。清江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全国美丽河湖”,清江长阳段整体水质始终保持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水环境达标率为100%。

绿色发展争当示范。始终将绿色作为长阳最浓的底色、最好的资源、最大的优势,形成了文化旅游大健康、清洁能源、绿色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文旅产业发展总指数位居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正致力于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清洁能源产业稳步发展,隔河岩水利枢纽电站总装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清江抽水蓄能项目顺利落户,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0兆瓦,页岩气储量预计超过5000亿方。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碳酸钙、建筑建材等综合性产业链,华新建材产业园“1+8”项目、同济富饶生物科技园、同济钙源科技园等一批项目落户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重点建设优质粮油、茶叶、现代种业、柑橘、蔬菜、道地药材、畜禽水产7大主导产业链条,拥有清江椪柑、水竹园大米、资丘独活、曲溪绿茶、枝柘坪大米等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以及火烧坪包儿菜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了火烧坪蔬菜、一致魔芋、华饴木本油、清江鱼、天宴5件中国驰名商标。

靓丽品牌闻名遐迩。长阳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靓丽名片,既有土家族发源地和农村合作医疗发源地两张历史名片,又有“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大病关爱壹佰基金两张民生名片。荣获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魔芋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湖北省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和湖北省园林城市等称号,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湖北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西汉高帝时,始置佷山县,以县西清江岸边六十千米处一山峰佷山命名。

置治同昌市(州衙坪),隶属武陵郡。

东汉时,隶属南郡,治置同昌市。

三国时,先随魏属荆州临江郡,后为蜀、吴,属荆州宜都郡。

晋至南北朝先属晋朝佷山县,置治州衙坪,隶属荆州宜都郡。

南北朝时,先由南齐置佷山县,又称方山县,置治两河口,后由梁国置宜昌县,置治州衙坪,再后由后周置盐水县,隶属资田郡,置治资丘、盐池河。

至隋,开皇八年(588)置长杨县,以佷山旁长杨溪命名,置治龙舟坪,隶属南郡。

其间“先后置清江县、盐水县、巴山县,并置有江州及荆州和清江郡。

唐朝,因唐忌隋姓,且龙舟坪后山有宜阳山,即改名长阳县。

其间武德四年,以县置睦州,并置巴山、盐水二县。

八年州废省盐水,以长阳、巴山隶属东松州。”开皇八年,省巴山入长阳。

至五代时,长阳隶属荆南国江陵府,置治龙舟坪。

宋时,属峡州,元属峡州路,始设意利、市备(柿梖)土司。

明代属荆州府武陵州,设施都、麻栗、玉江、长滩、靖安及容美等土司。

清代属归州宜昌府。

民国时期属荆宜道及第九、七、六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属宜昌地区行署。

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成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属宜昌地区行属。

1992年,地市合并后,改属宜昌市管辖至今。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