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集镇
地名由来:丁集,原该地有个丁村(今丁集西),村头有集,名丁村集。后,集东(马村)谷河上架桥,马村成为南北交通要道,集随之迁至马村,丁村住户也随集迁移。清同治元年(1862)修寨,称丁集寨。后寨废改称丁集。
丁集镇位于市境北中部,东与王明口镇壤;南至曹河与高寺镇相连;西与永丰乡交界;北至人民沟与城郊乡毗邻。面积63.71平方公里,耕地61275亩。辖30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人口5.9万人,是回族居住较多的一个镇,镇政府驻地丁集。
据传:古时候,那里有个村叫丁村,村头有集,名丁村集。后来选在集东谷河上建桥,丁村集随之迁移,后来,做生意和逃避匪患的人迁居丁集者越来越多,丁集便逐渐发展起来。
1958年建立丁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丁集乡,1988年撤乡设镇。水新公路纵贯南北,为该镇主要交通干线,有公交车通往市区。
丁集镇被河南省命名为“中州名镇”,素有“中原皮都”之称,先后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林业生产十佳乡镇,河南省对外贸易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镇等称号。先后被省外贸局确认为河南省最大的山、绵羊皮生产加工基地,被中科院选定为纳米科技产业化生产基地;政府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被省烟草局确认为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已形成皮革、化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企业群体,特别是以皮革加工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享誉省内外,以纳米技术为主的化工异军突起。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建成了优质小麦、无公害果蔬菜,金芒果烟叶、优质畜禽四大生产基地。该镇林业生产已达到高级平原绿化标准、林业占地面积1.56万亩,林木总株数210万株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6万亩地无空档”的高级林网化格局。
城镇建设基地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金融、商业、运储、接待、供电、供水等服务机构健全。
历史沿革:
清末,置项城县丁村集牌。
1931年置第十区丁集。
1941年置丁集乡。
1949年置项城县第三区。
1951年置项城县第八区。
1958年建丁集公社。
1983年改称丁集乡。
1988年撤乡建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