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宜镇
地名由来:普宜镇因境内古代为仡佬人居住,彝族统治后,称仡佬人住的坪子地方为“匍尼”而得名,汉语习称普宜。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普宜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在毕节市东北部。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2.2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5.1%。辖19村委会。1949年为普宜乡。1954年析设普宜、小河、火马、沙田乡和乐都民族乡。1958年撤乡建公社,旋即合并置普宜公社。1962年析建普宜、小河、火马、沙田、乐都5公社。1984年置普宜镇及沙田、火马、小河3乡,乐都彝族乡。1991年镇乡合并置普宜镇。产生漆、核桃、板栗、油桐籽、乌桕籽。有中小学25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普宜,在毕节东北50公里,四面环山。人口 1 600,有彝族、汉族。海拔 1 200 米。原名普泥,系彝语译音,即仡佬人居住地。后易今名。明初设守御千户所,属赤水卫。清代划归毕节县。街区依山分布。设农贸集市。海子街—龙场营公路经此。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设普宜乡。
1950年,改普宜区。
1954年,普宜区改乡,办初级社。
1956年,进入高级社。
1958年,普宜乡改公社。
1992年,普宜公社改镇。
2011年10月,属七星关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