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仪镇彭家村

联合创作 · 2023-09-29 05:05

彭家村位于丰仪镇南3公里处。东与坡耳头为邻,西与水道口接壤,南与高家、郭公村为界,北靠苟段路。该村下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459户, 2218人。全村总面积2275亩,耕地面积1380亩,村民以小麦、玉米种植、家禽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其中生猪年出栏3000头以上,笼养鸡10000只,年产值700万元左右,该村是远近闻名的蛋鸡养殖大村。

(村名起源)彭家村共有3个自然村:刘家崖、杨家崖、彭家堡。

(村民姓氏及来源)村民姓氏主要以彭、刘、杨、张为主,个别姓氏由外地迁来的。刘家崖清朝时期由现在的阜寨乡刘家村迁移过来,杨家崖于明朝末年由现在的郭公寺迁于现址(过去称杨家街)其杨姓又分大杨户小杨户、王户、金户,九十年代又有一户姓刘由桑镇东桥迁来。

(行政隶属演变)民国时期(1933)年归第三区公所管辖。1950年归第七区丰仪乡管辖,1952年归第七区丰仪乡管辖,1954年归丰仪区管辖,1956年3月,撤区并乡,归丰仪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归卫星人民公社管辖,归丰仪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初,人民公社下设管区,归庄头人民公社丰仪管区管辖。1961年4月,撤销管辖区,1965年归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至1979年,归丰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管辖,2011年撤乡建镇,归丰仪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1949年以来历任彭家村村党支部书记:刘西龙、王团结、刘富荣、刘党练、王永明。大队长、村主任:王志亮、刘富荣、刘二团、刘健、杨进平、金维焕、张成社。

彭晓宏(书记)2005年—至今

刘武安(主任)2005年—至今

该村解放前遗留一座古庙叫刘家崖庙,文化大革命时期拆毁,所拆材料多被烧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该村村民自愿集资重新修建了规模很小的几座庙,均以自然村村名命名。立庙会于农历正月十七,逢会期,少数村民组织锣鼓队,秧歌队进行庆典活动。过年是彭家村的一大传统节日,年前有腊八祭(送)灶,除夕年后闹元宵,放焰火等活动。腊月下旬起家家清洗、洒扫,二十三日夜送灶神。腊月最后一天(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上坟祭祖,除夕夜“守岁”。正月初一早饭哨子面或饺子。按传统习俗,初一只走已故不过3年的亲戚,称“拜新灵”。初二以后亲友之间送往迎来,互相拜访。初八到十五前外婆、外公、舅父、舅母给外孙送灯笼,十六母亲给刚过门的女儿蒸花馍“送十六”。

彭家村历史悠久,人才济济:

刘西醒,男,生卒年不详,20世纪30年初在西安上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80年代兴平市党史上有记载,为陕西关中中共地下组织早期成员;毕业后回兴平担任民国政府兴平县城建局局长,在此期间,组织领导了唐杨贵妃墓的整修工作,并立下整修工程纪念碑,此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损坏,成为民国政府保护唐杨贵妃的唯一人。

彭晓宏,1956年生,兴平丰仪镇副镇长,兼彭家村党支部书记,咸阳市工商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兴平市工商业联合会会长、陕西兴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第二届明星青年乡镇企业家”、“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改革十大杰出人物、中国经济建设奉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刘建回,男,生卒年不详,中共党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主任。

解放前彭家村一百多户,人口1000多人居住在高崖上,交通不便,耕作受限,饮水困难,旱情严重,群众生活非常困难。20世纪60年代响应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粮食产量有所提高,群众生活逐步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路户户通,群众生活问题已得到很大改善。

兴包集团是该村省上确定的重点发展民营企业。该公司位于丰仪镇彭家村西南部,现占地500余亩,拥有固定资产1亿元,员工2300名,年产值4亿元左右,是生活用品、机械加工、运输、销售等为一体的集团公司。该公司的成立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在务农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再增加一笔收入,农民收入节节上升。

近年来彭家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村适龄儿童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2008年彭家村率先建成村级活动阵地5间,下设各类活动室、农家小书屋。2007年彭家村秧歌队员40余名并配备了音响等,得到群众欢迎。目前,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电脑户数为180余户、120余户、115余户,入户率分别为40%、36%、34%。村民几乎家家有四电(电话、电视、电脑、电冰箱)。

目前,村庄面积为240亩,居民主要为砖混二层楼房;形成了4条东西走向,南北2条的村街道,全部实现水泥路硬化。全村改厕160户,村内垃圾及时清运,街道整洁、美观。该村1994年被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2007年被兴平市评为“文明生态村”。

彭家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清梵寺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大蒜、兴平关中黑猪、荞麦面鱼子、秦刀剁面、兴平醪糟等特产,有丁兰刻母、茯砖茶制作技艺、蛟龙转鼓、旬邑唢呐、弦板腔皮影戏等民俗文化。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