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架瑶族乡
地名由来:秤架,传说古时商人在圩埠榕树下使用杆秤而得名。
2021年1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名单,秤架瑶族乡位列其中。
2019年11月,秤架瑶族乡被认定为2019年广东省森林小镇。
秤架瑶族乡是阳山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距离县城49公里。东面毗邻韶关市乳源县,西与连州接壤。全乡下辖10个村委会,2005年末总人口1.73万人,3640户。总面积587.7平方公里,约占阳山县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有耕地面积16872亩,其中水田8933亩,旱地7939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十五”时期以来,秤架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全乡经济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2043万元,比2000年的5582万元增加了6461万元,增长115.75%,其中:工业产值5746.9万元,比2000年增加4951万元,增长622.77%;农业产值实现5425万元,比2000年增加638万元,增长13.3%;第三产业产值实现8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8元,比2000年增加652元,增长22.1%,社会总收入的比重已由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道323线公路贯穿境内33公里,方便快捷的乡村公路网络。目前,已启动了全长14.5公里的Y953线奖加岸至漏水坪公路硬底化工程,铺设G323线坑口至五元村14公里水泥硬底化路面,炉田13公里村道硬底化等工程,乡村公路硬底化正逐步实现。全乡基本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城镇化不断推进。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完成。墟镇街道和人行道的铺设、绿化、街灯架设以及政府大院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时,结合创旅游强县活动,加强了圩镇建房规划、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计划在墟镇试-地产开发,鼓励和引导农民到城镇定居就业,进一步聚集人气,推动经济。
特色农业初显规模。秤架乡属中亚热带季风侯,年均气温19.50C,平均降雨量为1850mm。辖区最高海拔1902.3米,最低海拔107米。秤架乡充分发挥山区的气侯、生态、山地等资源优势,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蚕桑、淮山、马铃薯等,并利用高寒气侯发展云雾茶、灵芝、冬茹、木耳、笋干等特产。
历史沿革:
明代,属尝岁乡。
清乾隆年间,为典史属。
民国三年(1914年),始设秤架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五月,该乡辖的炉田、太平洞瑶族聚居地划给连阳化瑶局(局址在连县县府内)。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秤架乡,属二区。
新中国建国初期,仍属二区。
1955年,二区改称岭背区,枰架属之。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设秤架乡。
1958年10月,属岭背人民公社。
1960年10月,建立秤架人民公社。
1966年6月,太平洞(含大坳)划入乳源林业局。
1969年4月,划回枰架。
1983年11月,撤社改区,称秤架区。
1987年1月,撤区建镇,称秤架镇。
1991年12月,改称秤架瑶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