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底镇
地名由来:江底镇原称大水井乡。清雍正八年(1730年),当地住民在该地一泉水处修一较大水井,故名大水井。2006年,人民政府搬迁江底村潘寨后改为江底。
2021年3月,江底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江底镇位于昭通市鲁甸县城南部,是“两省三县五乡镇”的交界处,东与贵州省威宁县玉龙镇毗邻,南与会泽县迤车镇隔牛栏江相望,西与本县火德红镇接壤,北与鲁甸坝子的文屏镇、桃源乡相连。海拔1180-2703米之间,总面积140.95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1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260人,其中女性14720人。居住着回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4032人,其中回族2239人,彝族1516 人,苗族242人。
江底小蜜枣、石榴、白土瓜、南皮瓜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品。位于仙人洞村的仙人洞,为石灰岩溶洞,洞内奇景幽深,远近驰名。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底铁索桥(建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有建于1944年的江底钢梁桥,建于1979年的江底双曲洪桥,建于2007年的昭待高速公路--亚洲第一公路高桥。四桥反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技术、经济状况、艺术风格,被誉为公路桥梁博物馆。
耕地面积2372.13公顷。农作物种植面积559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996公顷,粮食产量17098吨。种植烤烟262公顷,产量69.82万千克。年内,牛出栏5728头,存栏14530 头;肥猪出栏38278头,生猪存栏31290头;羊出栏8172头,存栏13921头;家禽出栏11253头,存栏77122头;大牲畜(除牛外)出栏449头;农村经济总收入146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31元,各村均通电、通公路、通有线电视,3个村通自来水。光纤网络、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境内大部分属南屏乡。
1951年,属二区。
1958年,为上游公社。
1962年,为大水井区。
1969年,为大水井公社。
1983年,复为大水井区。
1988年,为大水井乡。
2006年,乡政府移至江底村,改名江底乡。
2012年9月,撤乡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