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庄街道岔道村
岔道村位于莱城东17.5公里处,颜苗公路从村西穿过,因址在三岔路口,故名岔道村,曾名至道村,后改称岔道村,蟠龙河从村西流过,注入汶河。北面是下朱家店村,南面是下三山村,西面是吕家峪村,东面是上三山村。村中有年代久远的“十二生肖柏”。盛产花生,全村360口人,耕地面积1318亩。
岔道村共有4姓氏。据《吕氏家谱》记载:明朝初年,吕姓迁此建村,吕姓为第一大家族,占全村人口总数的95%,还有狄、张、洪姓,洪姓人口较少,但迁居时间最长,为坐地户。
1958年3月,辛庄区改为辛庄乡;10月改为辛庄人民公社,下设管理区,岔道村属徐店管理区;1984年4月,改人民公社为办事处,徐店管区改为徐店乡;1985年10月办事处分为辛庄镇和铁车乡,岔道村属辛庄镇徐店管理区;2000年1月,铁车乡和辛庄镇合并为辛庄镇,岔道村属辛庄镇徐店管理区至今。
岔道村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极富有革命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支援人民子弟兵,支前民工队队长吕玉先同志,生于1921年,1945年参加革命,加入中国0,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失踪,1950年被追认为烈士;吕星银同志,生于1924年,1945年参加革命,为华东野战军八纵二十三师六十九团战士,1947年7月在菏泽战斗中牺牲,当时为班长。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还有吕自范、吕元经、吕品儒、吕玉现、吕永忠等同志。在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出了一大批革命老干部,比较出名的有辽宁省锦州市广播电台台长吕玉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吕英明。
岔道村交通方便,颜苗公路从村西通过。莱城至苗山的客车班车每半小时一次,货车络绎不绝。农副产品运得出,价格高。全村有52位个体户从事仔猪贩卖。淄川、博山的商客经常来岔道联系仔猪交易。交通的便利使岔道的交通工具也与日俱增。全村有汽车5辆,三轮车93辆,摩托车61辆,拖拉机6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岔道村水利资源丰富,蟠龙河流水不断,杨家横水库灌渠横贯村北。1969年村民开山劈石,修建了二虎山水渠1500米,1973年建小林山水渠500米,紧接着1974年建家西水渠500米。两纵两横的水渠,加上6眼机井,全村粮田全部变成了水浇田,水利水源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全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高效绿色农业不断发展,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全村有275户用上了自来水,占全村总户数的80%。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岔道人更是抓住了致富良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4人搞客运出租,52人干起了仔猪贩运。大力发展养殖业,养猪专业户吕春燕有栏圈20间,每年出栏仔猪、肥猪260头,获纯利3万余元,并不断扩大规模,成为养猪大户。贩卖仔猪个体户吕自树,近几年每年收入不下2万元,盖上了前后出厦的瓦房,又买上了面包车让儿子搞出租,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岔道人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村民全部用上了电灯,住上了瓦房,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彩色电视,60%的户按上了电话,成了电话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奔上了幸福生活。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岔道人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富裕,走向文明。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岔道村附近有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岭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双烤肉等特产,有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鼓子秧歌、济南羽毛画、章丘芯子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