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镇小赵村
小赵村,位于陇海铁路南边,距西宝中线北约500余米。北与赵村镇赵官村、西温坊村相邻,东南与汤坊镇北安谷村、五丰村相邻,西与宋庄村、大通坊村、马嵬坡车站相邻。由寨子、小赵堡、郭家坊3个自然村组成,370户,1543人,全村总面积1860亩,耕地1400亩。主导产业为辣椒、大蒜。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9140元。
(村名来由)因赵姓人在此村居住且村子较小而得名,现已无赵姓人居住。小赵村由寨子、郭家坊、小赵堡三个自然村组成,寨子村是明朝年间兄弟四个带家携口20余人,从现在的武功县埪头村逃难迁移而来,现有180余户800多人。小赵堡居住在本村已有500多年历史,以康户、贾户、田户为主,郭家坊是解放前从现在的赵村镇赵官村迁移而来,现在有30余户150多人。
(村民姓氏及来源)小赵村自古以郭、张、康姓为主,田、贾、肖等姓也在村中分布,占全村人口10%,多为外来迁移。
(行政隶属及演变)小赵村解放前归赵庄管辖。解放初为一区管辖。1958年后归火箭人民公社管辖。六十年代初起隶属桑镇人民公社管辖。1983年至今隶属桑镇人民政府管理。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
张超会(书记、村主任)
(历史遗迹)小赵村农历3月29日古庙会,传说叫看娘会,也叫看忙会。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和女婿及孩子们提上麻花及米糕孝敬老人,赶集人在此会上购买夏忙用具、换季衣服、牲畜。这个古会在周围名声大,热闹非凡,当地有“寨子会不去,肠子都能悔青”的说法。
小赵村地处兴平西南乡,民俗颇有特点。婚丧嫁娶,来客迎亲都要吃臊子面,不论多少人,调一锅汤,挑一筷头面,面吃完之后,又将剩汤倒入锅中,不论男女老少都不嫌弃。用上辈人的话说叫你不嫌我,我不嫌你,团团圆圆,和和气气。虽然这几年政府提倡讲卫生,减少传染性疾病,可风俗习惯还是改变不了。走亲戚必须提上笼笼带上白蒸馍。正月初几,女儿女婿回娘家。初五一过舅家送灯笼。农历三、四月份,女儿女婿看忙。五月端午节舅爷舅家送粽子六、七月份,女子女婿看忙后,九月九,舅爷舅家送花馍。礼尚往来互诉家常,问寒问暖,谈论农家话,加深亲情。用当地人的话说:“笼笼来,笼笼去,笼笼不来断了路。”
(名人简介)
康玉林,( 1920年—1999年),中共党员。在解放前,担任小赵村农会主席,积极宣传践行党村对农村各项方针、政策、配合军管会、工作组为巩固农村红色政权和土地革命运动,在兴平地区使小赵村起到了典范作用,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2年10月1日,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代表西北5省12位劳模给毛泽东、周恩来敬酒。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受到了毛主席及中央领导接见。
张普选,男,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曾任甘肃九泉市副市长。
张岗岗,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陕西消防武警总队参谋长。
(经济发展)小赵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辣椒、大蒜,是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鲜红的桑镇辣椒、白皮大蒜全国有名。养殖业以生猪、鸡、牛、羊,户养为主,全村生猪存栏500余头、鸡存栏8000多只,牛存栏50多头,外出务工人员500多人,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5800多元。
(社会事业)2006年投资120万元,拆除小赵小学土木结构瓦房,建起了二层十五间教学楼和7间会议室。2009年建成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杂志150册,定期免费开放。2010年建成500平方米群众健身休闲广场,安装健身器材6件(套);新建1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教学设备有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全村新农合实行全覆盖,新农合参保率达95%,有线电视用户280户,用户率达8%,140户生活做饭使用了沼气清洁能源,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村容村貌)村内街道全部硬化,5米宽的水泥路贯穿三个自然村。2007年,随着国家通村公路建设实施,修成1公里西宝中线至村口水泥路。2009年,修通了西宝中线至宋庄村2.3公里的通村公路,小赵村到西宝中线,北线邻村宋庄、大通坊镇政府、西宝北线、全线贯通,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为村子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投资20余万元,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群众娱乐广场,安装了景观灯,体育健身器械。投资10万元建成村两委会办公室100平方米。
小赵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清梵寺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大蒜、兴平关中黑猪、荞麦面鱼子、秦刀剁面、兴平醪糟等特产,有丁兰刻母、茯砖茶制作技艺、蛟龙转鼓、旬邑唢呐、弦板腔皮影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