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街道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2:24

地名由来:宜阳街道因民国时设宜阳镇而得名。

宜君县宜阳街道位于宜君县中部,全镇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委员会,67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3978户、1600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7615人。城关镇地貌以山、川、丘陵、沟壑为主,地形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走向,平均海拨1300米,年平均降水量809.3毫米,年平均气温8.9℃,无霜期200天。

城关镇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自五代时期起至今一直是县城驻地,原名为宜君宜阳镇,1956年更名为宜君县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城关镇。境内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植被锦绣,是休闲、渡假、避暑圣地。

城关镇资源丰富、物产独特。境内土地广阔,目前已耕种的土地有4万亩,闲置的耕地有1万亩,另外有8万亩的荒山荒坡尚待开发,是玉米、小麦、大豆、薯类、苹果、核桃、梨、枣、杏等最佳适生区。

境内土壤肥沃,气侯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适宜各种植物生长,主要盛产玉米、豆类、目前全镇共有玉米耕地1.2万亩,豆类耕地3000亩,可年产玉米4357.5吨,豆子50万斤,且玉米、豆子因生长周期长、含糖量高、维生素多,深受客商青睐,历年远销国内外,供不应求。境内森林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80.5%,主要树种有油松、刺槐,经济树种有核桃、苹果、山楂,年产核桃300吨,草场面积广阔,现有草场面积18万亩。

城关镇条件优越,交通便捷,该镇是县政府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铜黄高速公路、210国道、西包光缆、西靖输油、气管道穿境而过;水、电、路、通讯发达;商业、餐饮业、旅游业繁荣,人口居住集中,城市化水平高,是投资开发的良好地域。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镇上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依托基础,发挥优势,积极探索脱贫致富途径,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果树、畜牧为龙头,走多种经营的兴镇富民路子,全镇上下发扬“团结拼搏、务真求实、负重奋进、争创一流”的宜君精神,使全镇经济得以长足发展,到1998年底工农业总产值1177.3万元,财政收入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粮食总产达5622.5吨,人均有粮739公斤。到2001年底全镇种植地膜玉米1.2万亩,建成高标准核桃示范园5000亩、苹果1500亩。

历史沿革:

明景泰年间(1450—1457年),修宜君县城,后历为宜君县治。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宜阳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为城关区。

1956年,设新市乡,后改为城关乡。

1958年,设宜君公社。

1984年,改设城关乡;同年8月,改设镇。

1997年12月,五里镇牛家庄村划入城关镇。

2011年末,宜阳街道辖宜阳、宜园2个社区,城关、教场、黑家河、十里铺、十五里铺、迷家塔、善家河、丁家沟、崖尧、南塔、金盆、水塔、罗坪、下关庄、牛家庄、罗沟、曹塬、寺沟18个行政村。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城关镇,设立宜阳街道。

将原城关镇的金盆村、南塔村划归哭泉镇管辖。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