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板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5 14:05

地名由来:蒙语称此地为“伊和板生”。“伊和”汉译为“大”,“板生”汉译为“房子”。

2022年6月,大板镇被授牌命名为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苏木乡镇(街道)。

2014年7月,大板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大板镇位于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是2001年由原大板镇和原独石苏木合并成立的新建制镇,全镇总土地面积75.7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万亩,林地面积2.3万亩,有查干沐沦河和古力古台河在境内横穿会合,水资源丰富。

全镇辖17个嘎查村,52个独贵龙(组),10个(社区)居委会。镇区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牧菜业人口10360人,设36个党支部,663名党员,其中农牧民党员316名。近年来,大板镇党委、政府按着“五个好”的要求,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同时开展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狠抓了嘎查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特别是通过创建服务型政府和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2003年末,全镇工农牧业总产值达到9647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972万公斤,近期通过粮食估产,今年全镇粮食产量达到1024万公斤,能够增长52万公斤,今年六月末大小畜头数50053头(只),其中奶牛1820头。奶牛比去年增多680头。 农业是大板镇主导产业之一。本着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扩大水稻面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单位产量”的要求,加大稻田开发和水利基础建设力度,今年开发水稻1800亩,每亩收入450元计算,共收入81万元,人均增收80元。在农田水利设施上,新打机电井20眼,旧井配套15眼,埋设管道1200延长米(巴罕村),扩大水浇地面积2000亩,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42处。今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品种和扩大水浇地面积,使全镇粮食产量由去年972万公斤,增加到1024万公斤,能够纯增52万公斤,人均可增收81.4元。

巴林奇石馆

巴林奇石馆2-旅游景点。始建于1995年,位于大板镇查干沐沦街中段,坐北朝南三合院落,占地面积1007平方米,建筑面积390平方米,馆室及院落全部采用仿古建筑风格,恢弘典雅。馆内陈列着鸡血石

辽庆陵

庆陵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力嘎(白塔子)的苏木驻地北约十五公里,巴林右旗(大板镇)辽庆州城遗址北约10公里。陵墓分布在大兴安岭林区中一条东西横亘的大山南麓的山地狭谷中。这座大山如一道屏障呈东

荟福寺

荟福寺俗称东大庙。在巴林右旗大板镇内。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名荟福寺。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以

历史沿革:

明朝末年,大板已有屯落形成。

清顺治五年(1648)将巴林部牧地划为左、右翼两旗。

封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孙色布腾为辅国公掌右翼旗,驻托灰山(即巴彦套白汗乌拉),建王府于山下,即今大板。

之后,屯落扩大,栉比成街。

清朝以后,大板为巴林右翼旗札萨克王府驻地。

日伪时期称大板上,为伪旗公署驻地。

解放初建大板努图克。

1957年建大板镇。

1958年11月建大板人民公社。

1984年春改建为大板镇。

2001年11月都希苏木并入大板镇。

2006年5月撤乡并镇,巴彦汗镇并入大板镇,沿用至今。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