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胜镇
地名由来:以所辖双胜村名而得名原属巴林右旗巴彦包特(白音布统)区管辖。1952年6月,划归阿鲁科尔沁旗。1956年,巴彦包特(白音布统)区改建巴彦包特(白音布统)镇,并分建永和乡、光明乡。1958年3月,撤销巴彦包特(白音布统)镇、光明乡建制,建巴彦包特(白音布统)乡。1958年11月,改建巴彦包特(白音布统)人民公社。1984年,巴彦包特公社更名改建为双胜镇。
双胜镇位于阿、左、右三旗交界,属半山半川区,合乡并镇后全镇总土地面积47.4万亩。全镇现有耕地15万亩,其中实现井、渠、田、林路配套的优质水浇地10万亩,另有东升灌渠、二渠首两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保证。全镇辖16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有6246户22869口人,劳动力有9800多人。200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居民存款余额1700多万元。镇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金属矿藏有金、银、锰、铁、镍、铜和铅等,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粘土、硅石、玄武岩等。采矿业和水泥建材业已为打造经济强镇创造了有利条件。纵横镇内的50公里环镇路、穿镇而过的鲁宝线形成了便捷的公路网络。全镇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私营企业达210多家,辖区内16个行政村2200多部程控电话,覆盖全镇的移动、联通信号形成了完备的通讯网络,石油、供电、工商、税务、信合、卫生、教育等服务功能齐全。
近年来以特色种植业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本镇年日照在2800-31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为350-400mm,无霜期为130-140天。万寿菊、油葵、甜菜、大地蔬菜、贵黍草、红椒、林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肉羊、肉牛、肉鹅三大主导养殖业项目已初具规模。历史沿革:
清代初为阿鲁科尔沁旗八苏木之地,清代中叶至民国时期,隶属于巴林右翼旗管辖,称八只箭之地。
1952年6月,划归阿鲁科尔沁旗。
1956年6月,撤区划乡时,分建永和乡、光明乡、巴彦包特镇。
1958年3月,撤销巴彦包特(白音布统)镇、光明乡,并为巴彦包特(白音布统)乡。
1958年11月,巴彦包特(白音布统)乡、永和乡、胜利乡合并建巴彦包特(白音布统)人民公社。
正音正字为巴彦包特公社。
1960年4月,从巴彦包特公社划出8个生产大队建国营巴彦包特(白音布统)农场。
1961年10月,分建岗台人民公社。
1984年2月,巴彦包特公社、巴彦包特农场分别改建为双胜镇、巴彦包特乡。
2006年2月,双胜镇、巴彦包特乡合并建双胜镇(原巴彦包特国营农场体系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