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镇
地名由来:该镇取东碧、和平各一字为名,称东平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东平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东平镇地处桃溪下游,位于永春县城东5公里处,境内南北群山对峙,中部属河谷盆是,辖区面积40.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3903亩,耕地面积6357亩。下设9个行政村,总人口1.89万人,共5084户。
东平镇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属于县城"半小时经济圈"和以县城为中心的"三星拱月"乡镇之一,有永春县典型"农业重镇"之称,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家园杯"新型村镇建设优胜村庄和卫生乡镇等称号。经济经构合理布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注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日超合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农业已建成"柑桔9000亩、茶叶1500亩、麻竹2000亩、蔬菜1000亩、花卉100亩、禽畜养殖场3个"等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霞林、鸿安、冷水工业小区初具规模,企业生产涉及建材、陶瓷、塑料、造纸、鞋帽、制衣、饮料、竹制工艺品、制茶等多种行业,初步实现了从"农业重镇"向"工业强镇"的转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建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在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沈阳等50多个城市设立芦柑销售网点,芦柑、茶叶年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199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可达3.0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3200万元,农业产值7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1亿元,大抓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太平街长1公里,宽24米,街道两侧新建店面260多间,总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是永春县村镇建设的典型,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新村建设全面铺开,商住小区形成规模,其中东山村被泉州市定为新村建设试点村。拓宽改造铺筑水呢路面,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二纵三横"的交通网络。程控电话,移动基站覆盖全镇,共安装电话2450部,每100户拥有电话48部。3.5万伏变电站的投入运行,解决了生产、生活和工业用电问题。科教兴镇达成共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广电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历史沿革:
宋至元代分属和平里,辖十五都太平、冷水亭、水麿安、店上、山城、金冬洋、尧口、许坂,十六都内八坑、外八坑、内碗窑、小乌洋,十九都东山、仙峰、排楼。
1929年属和平区。
1942年属和平乡,辖科美、东山、历山、太霞、池亭、太平、冷水。
1949年6月属第四区,同年11月改属第六区。
1954至1955年属第九区,驻太平,辖东山、太平、太山、霞林、鸿安、云峰、云美、冷水、东关、溪南、山后、内碧、外碧。
1956年6月属城关区。
1958年3月称东平乡,辖东山、太平、太山、霞林、鸿安、冷水、文峰、云美。
同年10月改称东平公社,驻太平,辖化龙、花石、霞林、卧龙、济川、鸿安、长安、太平、东关、溪南、冷水、山后、洛阳、太山、东山、溪安、姜仑、文峰、内碧、外碧。
1959年与城关公社合并,统称东风公社。
1961年成立东平公社,辖东山、太山、太平、冷水、霞林、鸿安、文峰、云美、店上、东关、东美、溪南、内碧、外碧。
1962年,内碧大队划归北硿茶果场。
1984年改称东平乡,仍辖东关、东美、溪南、美升、外碧、东山、太山、太平、冷水、霞林、鸿安、文峰、云美、店上。
1990年改制,称东平镇。
1998年,永春县增设东关镇,并从东平镇划出东关、东美、溪南、美升、外碧,归东关镇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