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镇
地名由来:楠木镇因清初,境内建有一寺,寺后有一棵楠木树,故名。
2019年12月,楠木镇入选2019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2019年,撤销中心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楠木镇管辖,楠木镇人民政府驻正大街101号。
楠木镇地处海拔540.8米高的仙人山和老君山的半腰上,距县城30公里,南离嘉陵江4公里,北临中心乡,西靠碑院镇,东与三清乡接壤,全镇幅员面积40.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2个村民小组,5,942户28,621人,其中城镇人口5,800人,农村人口22,821人,当年出生133人,当年死亡165人。全镇耕地面积15,716亩,其中田4,012亩,地11,704亩。主要民族汉族。
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40人,教学班17个,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20人,年内向重点高中输送新生200人,大学生30名。全镇小学3所,辖十四所村小。镇小学设有初中部和龙王井、崇正两个小学部,有教学班94个,在校学生4,147人,教师117人。校舍占地70余亩,教学、办公、实验楼、学生公寓、教工宿舍、师生食堂等建筑一应俱全。有镇级卫生院1所,医疗点21个、有执业资格的医生68人,村级卫生站16个,村医生31人。敬老院1所,赡养“五保”老人5人,年支出赡养费5,000余元。有老年协会两处,协会成员达200余人,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健身活动,深受老年人喜爱。
2004年,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放在首位。全镇农业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403,879亩,复种指数为2.67%,粮食总产量达11,719吨,蔬菜总产量l,538吨,水产总产量15吨,生猪出栏1.34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520万元,入库税金12万元,全年农业经济总收入5,778万元,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年初目标。财政收入221万元,财政支出2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全镇乡镇企业15个,产值1,750万元,实现利税360万元,业主开发初见成效,投入120万元,产出22万元。
经济工作再上台阶
把农业发展定位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高度,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调整粮经比例,由过去的7:3调整为5:5,足额兑付粮食直补121,461元;另一方面调整农、林、牧、渔、副之间的比例,主要发展蚕桑经济林木,2004年发蚕种2,500余张,产茧7.5万公斤,收入75万元。人均增收34元。进一步保持1,300亩的退耕还林面积,并全额兑付生活补助和粮食补助资金288,443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设楠木乡公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红四方面军设区苏维埃政权。
1950年,设楠木乡。
1958年,楠木乡改为楠木公社。
1984年,由楠木公社改为楠木乡。
2006年,由楠木乡改为楠木镇。
2019年10月,撤销中心乡,划归楠木镇管辖。